清华这门课,百岁的他从未缺席……

光明日报 | 2022-09-23 08:29

红格衬衫、深色夹克,当百岁的吴良镛先生精神矍铄地出现在建筑学院“人居环境科学概论”课堂时,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坐在教室中的学生,很多人是第一次见到吴先生——他们心中的“大先生”。

我国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建筑教育家、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先生有着众多身份,而作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他还是“人居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创设者。

这位今年6月刚刚过完百岁寿辰的老人,近年来由于年事已高出门渐少,但这一次他却坚持要来。这是一个约定,是吴良镛先生和建筑学院师生们的约定。23年来,在亲自创建的这门课程上,他从未缺席。

77岁时开新课,他想和年轻人分享什么

吴良镛先生专注地听

授“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系列课程第一课:“吴良镛人居科学的科学贡献”

站在讲台上的,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首都区域空间规划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吴唯佳,在2022至2023学年秋季学期“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系列课程的第一课上,他引导同学们回顾了“吴良镛人居科学的科学贡献”。

坐在讲台下,吴良镛先生注视着台上“年轻”的授课者,似在思考,又似在回忆。

在很多场合,吴先生都曾用“三个30年”概括自己的人生:从出生到而立之年,是学习成长的第一个30年;从1951年至1983年,是追随国家发展努力成长的第二个30年;1984年卸去行政工作后成立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随后是向科学进军的30年。广义建筑学、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菊儿胡同的落成与获奖,若干重要科研项目的推进,都是在这30年中完成的,他形容这是自己人生的“黄金时代”。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创设,正是吴先生在“黄金时代”对人居科学以及学科建设深刻思考后的产物。

1999年,77岁的吴先生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创设“人居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希望通过这门课程阐述在我国城市化加速阶段如何打破城乡建设各学科的分割,以人与环境相互关系为出发点对人居环境进行综合研究,以此推进城乡人工与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发展。

从那时起直到2017年,吴先生每年都会亲自登上讲台,与师生们分享对于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解与认识,2017年后,即使不再登台授课,每学年的第一课,他也一定会亲临旁听。

“这是提纲挈领的一课,领悟了吴先生人居科学的时代内涵,也就帮助我们梳理出了整个学期的学习脉络。”见到“偶像”,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硕士一年级学生郑舒文非常兴奋,全程聆听之后,他对课程这样评价道。

院士专家云集,常听常新的课程有何魅力

“五年前我大一,入学报到第一天,听到教室有声音就进来了,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那是吴先生那学期最后一次课,后来每一年我都会来蹭课。”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直博一年级学生琚经纬笑称,作为研究生,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选择“人居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常听常新”——琚经纬如此形容他眼中的这门课,只是在他看来,这是需要在拥有一定学术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听得进去的课。

作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专业基础课,自1999年创设以来,“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系列课程共计开课23次,邀请68位嘉宾授课337次。钱易、孟兆祯、邹德慈、李道增、江亿、贺克斌、庄惟敏……翻开授课嘉宾名单,可谓“星光熠熠”,这些各自领域内的“大咖”,都因吴良镛先生的初心与感召而来到建筑学院,成为同学们学术上的启发者与引路人。

2022学年秋季学期的“人居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将聚焦“人居科学基础理论”“前沿科技与人居”“复杂工程与人居”“人居科学与实践进展”四个主题,邀请董家鸿、郭仁忠、陈星灿、江亿、贺克斌、金德鹏、范维澄等院士专家进行授课,将区域智慧健康医疗服务体系、智慧城市与城市科学问题、能源革命与低碳城市、双碳目标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数字孪生城市、韧性城市与城市安全等前沿话题一网打尽。

“希望大家能够体悟课程所蕴含的建筑文化与人居文化,把人文修养和科学学习结合起来,相信你们会对自己的未来有更深刻的认识。”课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市规划系系主任、“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系列课程负责人武廷海嘱咐同学们。

本应五点结束的课程,因为课后的师生问答环节,五点半左右才结束。走出教室,他们都会经过一面墙壁,上面悬挂着巨大的“栋梁”二字。多年以后,在这些建筑学院学子心中,一定还会记得这次特殊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