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票】光影视听|【京腔•京韵】“京”榜剧献
我国地大物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在悠久的岁月长河中,逐渐催生出了大批以地域流派为基准的电视剧创作,譬如京派剧、海派剧、东北剧、鲁剧、晋商剧、浙商剧与巴蜀剧等等。
今天,我们首先从我国首都北京,开始谈起。
京派电视剧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受制于当时生产条件欠佳、原创剧本较少等原因,京派电视剧在数量上寥寥可数。后续随着改革开放步伐日渐加快,1982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制片厂——北京电视制片厂(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前身)正式挂牌成立,三年后推出了改编自老舍同名小说的电视剧《四世同堂》,引发万人空巷。
至此,真正意义的第一批京派电视剧如《甄三》《钟鼓楼》《那五》等陆续受到鼓舞,京派剧开始崭露头角。
这一时期的京派剧数量虽少,质量却精,往往能借助老北京遗留下的历史文物遗产,将地域文化三大要素:地道方言、特色饮食、建筑群落还原得原汁原味。
到了上世纪90 年代,我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中等水平,居民消费从温饱到小康逐步转型,京派剧的生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状态。
数量上,相比上世纪 80 年代呈指数级增长,涌现出20多部电视剧作品。质量上,佳作频出的同时类型也趋于多元,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多个“历史第一”。譬如成为收视神话的《渴望》,是新中国第一部家庭伦理剧;语言幽默、鞭辟入里的《编辑部的故事》是新中国第一部系列喜剧;温馨与深刻并存的《我爱我家》是新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堪称口碑力作。
进入21世纪,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形势下,电视剧作为商品的观念逐渐成为业界共识。以赵宝刚导演为首的“新京派”就推出了一系列诸如《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等都市题材剧。也是从这一阶段开始,京派剧中的地域特色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进程逐渐减淡、减退。如2012年的《北京爱情故事》、2018年的《北京女子图鉴》等。这些作品虽然都冠以北京这座城市的姓名,但剧中对于京味元素的展现却出现了很大程度的锐减。
不过,却也打通了南北观众间的观影壁垒。
2023年初,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召开“北京大视听”文艺精品创作推进会,进一步明确了今年影视剧工作的相关机制:“2023预计有20多部京产剧登陆央视、各大卫视频道和头部视频平台播出。”
观看精彩电影,享受时尚生活
贵阳星空影城 订票电话:85669547
想去看电影的朋友,可搜索FM91.6贵州音乐广播《早安秀》《麦克秀》,留言并关注,即可获得由星空影城(保利温泉店)或(东原财富店)提供的两张电影票。
主持人:李雯
播出时间:(工作日)13:15、15:15、20:55、22:55
(周末) 12:45、15:15、20:55、22:55
《光影视听》,用你的耳朵听一次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