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协同 完善配套 让绿色城配走得更稳更远
在“双碳”目标下,货运行业正在迎来一场系统性变革。作为城市运转的动脉,城市配送企业正通力合作,通过整合配送资源、推广新能源物流车,建立集约高效、低碳环保的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体系。城市配送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走得更稳更远?近日,在世界银行与中国交通报社主办的城市配送低碳绿色发展研讨会上,来自行业管理部门、城市配送企业、卡车制造企业等代表及行业专家进行了探讨。
政府牵头多部门配合
“2017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开展两批共46个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的创建工作,目前成效显著。”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货运与物流管理处四级调研员吴伟介绍,示范城市不断创新组织模式,通过统一配送、干线多式联运加两端共同配送等先进组织模式降低了物流成本及车辆能耗。
江苏省苏州市是首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之一。通过建立“圈层式”物流配送枢纽、城市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三级城市货运配送网络体系,苏州市走出了降本增效的“新路子”。
“目前不少城市推广新能源车仍存在阻力,如缺乏路权优势。”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总工程师高美真建议,持续实施新能源物流车道路特权,新“通行证”应优先向新能源物流车发放。在北京市发布的《“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中明确要求,到2025年,办理货车通行证的4.5吨以下物流配送车辆100%为新能源汽车。
如何有效协调多部门合作,保障新能源物流车路权?苏州市货运行业工联会主席相金龙介绍,苏州市政府高度重视绿色配送,以市政府名义出台《苏州市创建运输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的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长挂帅、相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交通运输局,不定期召开多部门专题会议协调会,再由相关部门针对各自管理领域落实解决,有效实施了便利城市绿色货运通行的一系列政策。
数字赋能实现科技降碳
盈利是企业的根本,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物流企业在绿色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平衡投入和收益?
京东物流公共事务部总监田琳表示,今年以来,燃油价格走高,使用新能源车辆可以降低经营成本。“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和盈利的同时,更要刻不容缓地肩负起社会责任。”田琳说。
2021年,京东物流已在全国50多个城市投用2万辆新能源车,北京地区已经实现物流配送车100%新能源化。今年7月,京东在北京、天津两地试运营氢能源车辆测试线路,10月将在全国全面推行换电物流车。
如何通过绿色发展提升企业运营效率,让企业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产生更多的效益,也是许多物流企业关注的重点。田琳介绍,京东已经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减碳降碳全过程。在利用AI技术有效提升装载效率和满载率的基础上,京东物流还通过大数据技术测算最优运输路径,实现运输成本最优化,在实现经营管理提质增效的同时也降低了能源消耗。
许多物流企业正通过研发末端配送自动驾驶车辆,推动智能化运输工具和电动化结合,提高运输效率、推动节能减碳。菜鸟与阿里巴巴达摩院联手打造了电动无人车进行末端配送,续航里程超102公里。2021年“双11”期间,菜鸟已在全国70城市200余所高校落地350辆菜鸟电动无人车“小蛮驴”进行末端配送。
新能源车要跑出效益
北京四通搬家总经理刘东旭表示,由于新能源车续航里程不长、充电配套设施不足,目前中小型物流企业使用新能源物流车已经成为“负担”。“特别是北京,我们没有自建充电桩的能力,商业充电桩电费贵,还要停车费,综合用车成本还不如燃油车。”刘东旭说。
针对充电难等新能源车配套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山东省潍坊市交通服务保障中心主任刘鹏表示,潍坊市正不断完善充电配套设施规划建设,通过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激励政策,推进充电服务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充电基础设施使用的便利化。
“地方应加快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帮助企业解决充电难题。”除此之外,高美真建议,国家还应继续加强新能源物流车推广政策支持。
让新能源物流车“跑起来”的同时,更要“跑出效益”。苏州市针对微面型、中面型、轻卡型、冷藏车四类新能源车型实施“一类一策”的奖补办法,通过将奖补额度与运营里程挂钩,让新能源物流车真正跑起来。
车辆制造企业及电池生产企业也在不断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福田汽车奥铃新能源及专用车营销副总经理康界炜表示,新能源物流车市场将从政策推动转为“政策+市场”的双驱动模式。福田奥铃将加强新能源产品的规划研发、销售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推出更多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