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动静丨实业集团跨界酱酒成趋势:史丹利模式揭示行业新增长逻辑

贵州广播电视台产经事业部 | 2025-04-11 12:56

近年来,酱酒行业迎来了一股产业资本的涌入热潮。华润集团入主金沙酒业后,通过渠道整合与品牌升级,使其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复星集团收购夜郎古酒,将全球化资源注入传统酿造;家电巨头美的通过间接投资布局酱酒赛道。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新趋势:产业资本+酱酒的运营模式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范式。在这一背景下,2023年,化肥巨头史丹利集团宣布在习水投资50亿元打造的“酱酒之源·赤水河”贵州中赤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赤酒业”)万吨酱酒项目,其快速推进的产能建设计划,不仅延续了这一模式,更展现了产业资本如何通过规模化优势重塑酱酒赛道。

史丹利集团的跨界布局背后,是一套清晰的产业逻辑。作为农资龙头企业,史丹利在渠道下沉、供应链管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些资源恰好能弥补传统酒企在终端覆盖和成本控制上的不足。在产能建设方面,中赤酒业一期7500吨酱酒产能及配套的18000吨制曲车间已于2024年底建成投产,同时完成了5.5万吨储酒设施的建设,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期4500吨扩建计划虽暂未启动,但已纳入企业发展规划,未来将实现1.2万吨的总产能目标。这种快速推进的产能建设节奏,充分体现了产业资本在规模化生产方面的优势。

史丹利集团跨界布局酱酒赛道,既是对行业发展前景的战略预判,也是对自身资源优势的深度整合。酱酒作为白酒行业的高端品类,凭借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稀缺属性,在消费升级浪潮中展现出显著的溢价能力和利润空间,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优质赛道。选择中赤酒业作为突破口,则彰显了史丹利独到的投资眼光。“赤水河”商标于1979年注册,这一沉淀四十余年的品牌资产,不仅承载着深厚的酿造文化,更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其天然的产区背书能够快速建立消费者信任,未被充分开发的品牌潜力则为价值重塑提供了广阔空间。这种“产业资本嫁接传统品牌”的模式,既避免了新品牌培育的高成本,又能充分发挥老品牌的先天优势,为跨界者提供了快速切入市场的有效路径。

这种模式带来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一方面,产业资本的介入加速了酱酒行业的规模化进程。赤水河酒业在短短两年内就完成了主要产能建设,其55000吨的储酒能力已投入使用,虽然目前基酒储备仍以外购为主,但自产优质基酒的比例正在稳步提升。另一方面,史丹利正在尝试将其农资渠道与酒业销售网络进行嫁接,探索“乡镇网络+酱酒销售”的新路径。尽管这种快速扩张也面临挑战,如何确保产能扩张与品质把控的平衡,如何避免重规模轻品牌的陷阱,都将考验企业的运营智慧。

酱酒行业从作坊式生产到品牌化运营,再到如今的资本推动规模化发展,每一次模式创新都带来新增长。中赤酒业的案例表明,产业资本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改变着行业发展节奏。随着产能释放和规划推进,这一模式或将成为酱酒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对行业格局的影响正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