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脂肪” 食品,真的低热量吗?
走进超市,“零脂肪” 饮品和益生菌酸奶总是被摆在显眼位置,凭借 “无脂肪、更健康” 的宣传口号,成为许多追求身材管理和健康饮食人群的心头好。不少人认为,只要避开脂肪,就能减少热量摄入,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不用担心长胖,部分糖尿病患者,也会将 “零脂肪” 饮品视为安全选择。但很少有人注意到,“零脂肪” 背后隐藏的 “高糖陷阱”。
首先来看 “零脂肪” 饮品。以某款零脂肪乳酸饮料为例,其营养成分表显示每100毫升含碳水化合物 15.2克,而饮料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就是糖。据此计算,一瓶350毫升的该饮料,含糖量高达53.2克;若喝两瓶450毫升的,摄入的热量几乎相当于一位成年女性一顿晚餐的热量。为何零脂肪乳酸饮料要添加如此多的糖?原因很简单:乳酸菌发酵会产生酸味,若不添加大量糖来中和口感,消费者很难接受。因此,这类 “零脂肪” 饮品虽然脂肪含量低,但高糖带来的高热量,对需要控制体重和血糖的人群极不友好,反而可能成为健康负担。
(图片由AI生成)
再看主打 “益生菌” 的酸奶。很多消费者认为,添加了益生菌的酸奶比传统酸奶更有营养,能更好地调节肠道健康。但实际上,传统酸奶由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而成,这两种菌本身就属于益生菌;而所谓的 “益生菌酸奶”,只是在传统酸奶的基础上额外添加了双歧杆菌等菌种。酸奶的核心营养价值并非来自益生菌 —— 牛奶经过发酵后,蛋白质和乳糖会水解,变得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这才是酸奶的主要优势。而大部分益生菌在进入人体后,会被胃酸和消化液消灭,真正能到达肠道并发挥作用的数量极少。消费者花高价购买 “益生菌酸奶”,最终得到的营养与普通酸奶相差不大,其实并不划算。因此,选购时不必盲目追求 “零脂肪” 或 “益生菌” 标签,需综合关注糖分、热量和实际营养成分。
(参考文献:[1]李继斌,王娜娜.“健康食品”真的更健康吗[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4(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