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贵州重点推进六个方面工作
9月16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贵州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始终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重点从六个方面推进工作。
加强思想教育宣传。推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和干部培训内容;通过使用统编教材等形式推动实现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大中小学全覆盖;通过打造教育实践基地,宣教廊带,主题广场、公园、展览等形式开展社会宣传教育。
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围绕实施“四大文化工程”,打造一批彰显多彩贵州特色、各民族文化交汇融通的文艺作品。举办贵州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传统体育运动会等活动和赛事,培育“村超”“村BA”“路边音乐会”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品牌不断出圈。
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省级财政每年安排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资金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民族地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族群众生活取得长足进步。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根本遵循推进创建工作,全省9个市(州)先后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州),共有98个地方和单位先后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2024年,全省15个集体、14名个人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
促进各民族互嵌共融。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深入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和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开展“推普兴乡”行动。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促进产业协同、劳务协作、文化交流,全力推动各族群众在交融互嵌中融入新发展格局。
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在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中充分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内涵,调整修改民族政策法规,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全省民族和睦的良好态势持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