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开学季 呵护心健康” ——贵州省12355青少年服务台走进花果园第一小学开展网络文明主题讲座
2025年3月28日下午,贵州省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咨询师走进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第一小学,为该校五六年级500余名师生带来“护航开学季,呵护心健康”未成年学生保护工作预防手机、网络沉迷主题讲座。活动旨在引导未成年学生科学使用手机、网络,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和网络素养,共同践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心理咨询师向同学们讲述沉迷网络对身心的不良影响
讲座中,12355心理老师以“小白鼠多巴胺实验”为切入点,生动揭示了游戏成瘾的生理机制。“当大脑持续接受高强度多巴胺刺激时,奖赏阈值会不断提升,导致青少年逐渐陷入‘游戏—空虚—再游戏’的恶性循环”。她强调,过度依赖网络不仅影响学业和视力健康,还可能引发情绪失控、亲子矛盾等现实问题。心理老师结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中“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等要求,提出“静心咒”(设定多巴胺戒断日)、“时间法阵”(规划学习与娱乐比例)、“分身术”(培养多元兴趣)三大实操方法,帮助青少年重建健康的生活节奏。
同学们在课堂上与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
讲座针对“如果每天玩6小时游戏,半年后你的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个问题做了现场案例分析与互动,老师们通过沉浸式情景模拟,让学生们直观感受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六年级学生岳虹吟表示:“原来游戏成瘾不是‘没意志力’,而是大脑被‘骗’了!现在我知道要用运动、阅读这些‘分身术’来平衡多巴胺分泌。”讲座还通过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签署《家庭网络文明公约》,将“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等公约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
南明区花果园第一小学德育处负责人介绍,学校将持续开展“心理安全健康月”系列活动,通过心理课程、团体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应对机制。贵州省12355青少年服务台表示,未来将联合教育部门推进“预防网络沉迷”进校园项目,依托热线咨询、线下讲座等渠道,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心理支持。
同学们在课后分享学习心得
本次活动是共青团贵州省委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贵州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贵州省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加强网络素养教育的生动实践。接下来,贵州省12355青少年服务台将继续携手学校、家长和相关职能部门持续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创新服务模式,开展更多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贵州红领巾小记者
徐梓溢 李青蔓 朱博颖 岳虹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