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者】周之江“与书重遇”——《论语译注》
书籍点亮生活
让《领读者》带我们到达最远的地方
像一艘船,如一匹马
穿越时空,跨越山河
读书,读人,读世界

周之江“与书重遇”1
00:00 / -
周之江“与书重遇”2
00:00 / -
周之江“与书重遇”3
00:00 / -
周之江“与书重遇”4
00:00 / -本期领读者:周之江 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
周之江,男,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人,中文专业,曾在媒体工作十八年,现供职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少时即习字刻章,皆不足道。嗜读书,喜爬格子——严格说是敲键盘。曾与人合著出版《贵州古村寨》,个人著有《小吃纪事》《大时代的小注脚》等。
之所以谈“与书重遇”,大概因为,世间可以重温的东西不多,好在书籍、电影、音乐和美食不在其列。单说图书,就跟邂逅故雨旧知有些相似之处,情怀杀和辣眼睛的可能性,一半一半。不管怎样,真正的好书,终归“不厌百回读”,隔上些年头,再度遇见,展卷还能“添新味”,这样的书籍或是朋友,绝对值得珍惜。
本期书籍:《论语译注》杨伯俊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译注》是本颇为常见的书,北大教授李零曾点评了十种今人读《论语》的基本参考书,其中就有杨伯峻这本,带白话翻译和简明注释的普及本。
前几年,周之江调到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工作,于是起兴认真再读一通《论语译注》。
有意思的是,他读《论语译注》,收获往往得之于书外。在他的记录中写到:“每每闲翻杂书之时,联想到孔子的言说,有所感,便记录下来,而这大约也是经典的意义所在,即随处给人以启发,于是有厚度有广度有深度,拈出一条,便够你琢磨半天。”
周之江读《论语》的另一个感受,是切忌不要预设前提。
张文江先生《古典学术讲要》说:“经典往往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不能简单地说哪个对哪个不对,相应的是不同的哲理。”
今天,与你共读《论语译注》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