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高桥要通车了,他们在村里很忙
九月清晨,北盘江畔风带微凉,花江峡谷仍绿意舒展。薄雾轻漫江面,拂过高耸的桥墩,“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稍现轮廓——这条钢铁巨龙横跨“地球裂缝”,身下是奔涌江水,身旁是初醒的村寨。
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
花江峡谷大桥9月底将通车,让桥下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的旅游发展,拉满了“期待值”。
北盘江畔的花江村
这个藏在峡谷深处的布依族村落,有一定旅游基础,距大桥仅10多分钟车程,守着花江铁索桥的古韵、摩崖石刻的沧桑、布依族民俗和红色文化的醇厚,也守着漫山苍翠的风光。
花江村特色民居
大桥通车进入“倒计时”,村里的石板路便热闹起来,炊烟升起时,多了些忙碌的脚步,每个人都在为大桥通车后带来的期望在做着准备。
北盘江畔的花江村
太阳升高,过往游客增多。村民梁章家的小吃摊就摆在花江铁索桥桥头,政府统一规划的“茶马集市”。
铁锅里的辣椒油滋滋作响,香气裹着山风飘向路边——他和妻子正忙着给顾客盛花江剪粉,晶莹的粉皮裹着西红柿酱、醋、麻油、油炸黄豆等调料,转眼就递到游客手中。
花江铁索桥桥头美食摊上卖的野生小黄鱼
“以前在外打工,梦里都想家里这口味道。”梁章擦了擦额头的汗,眼里带着笑,“现在大桥快通了,游客肯定多,我回来帮着媳妇摆摊,既能守着家,还能让外来的客人尝尝咱花江村的美味,多好!”一大早他和妻子就开始准备食材,忙到傍晚收摊。
花江铁索桥桥头本地美食摊
他说,周末、节假日游客较多,生意最好时日流水1000多元。提起未来,他语气里满是干劲:“累点不怕,家门口的好日子,就得自己挣!”
世界第一高桥下的花江村
村子的另一头,来自浙江的民宿投资人慧慧,正和工人交代民宿改造的收尾细节。
9年前,她第一次来花江村时,沿着盘山公路绕了大半天才到,可看见峡谷的晨雾、听见布依族的山歌,就再也挪不开脚。“这地方是一个宝藏,但我明白村子要火起来,肯定需要耐心等待。”
慧慧的民宿,一抬头就能看见花江峡谷大桥
这份信心,慧慧用行动证明——她一口气与花江村老支书梁绍宇等5户村民,签下5栋民房的租约。她总说,自己与这个村子的相遇是“缘分”。
花江村民宿投资人 慧慧
这些年来,她每年都会来住2个多月,早已和当地村民处成了朋友。村子交通不便时,她会顺手给村民从外面捎来些生活用品;如今看着村子交通和各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她说:“希望随着这座世界级‘IP’大桥的开通,能把村子‘带出去’,让更多游客发现并爱上这里。”
花江村正在建的咖啡吧
村子石板路两旁,造型各异的小盆景错落排开。旁边的绿化带上,花江村马蹄冲组的甄大姐,正和工友们补种绿植,有的蹲在地上扶正幼苗、压实根部土壤;有的提着水桶,给刚栽下的绿植浇水;有的手持小耙子,清理杂草碎石。
花江村绿植环簇
“每天能挣120块钱,还能帮着把村子收拾得漂漂亮亮。”工作告一段落,袖口沾上泥土,甄大姐却笑得实在。她说,马蹄冲组每天有10多个村民,相约过来干活,“等游客来了,看见咱们村这么美,肯定愿意多待几天。”
为迎接游客,工人正改造房屋
村委会的办公室里,梁德财正低头整理近期的邻里纠纷调解记录,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梁德财,今年24岁,现任花江村治保主任。去年大学毕业后,听说家乡要借花江峡谷大桥带来的机遇加速发展,便动了返乡的心思。
花江村铁索桥是游客青睐的“打卡点”之一
“当时驻村的田书记找我聊,说村里需要年轻人搭把手,我想着能为家乡做事,还能挨着家人,就答应了。”梁德财放下笔说,当了治保主任,每天不是在调解纠纷,就是在村里巡查,开始只是想先临时找点事做着,实际干下来也挺有成就感的,“即使一些小矛盾,也要及时调解好,以免大桥开通后,在游客增多时影响村里形象。”
从花江村看世界第一高桥
林国权的民宿刚换完床上用品,布依族蜡染床尾巾、抱枕铺在床上,满是布依村落的清新韵味。
花江村“小花江布依桥缘居”民宿老板林国权
今年35岁的他,曾深耕民宿、餐饮等旅游服务行业。2024年返回老家贞丰县后,在花江村盘下多栋民房,创办“小花江布依桥缘居”。民宿门口,他设计让村里的山泉水汇成活水泳池,坐在池边抬头,“世界第一高桥”的雄姿便映入眼帘。
“小花江布依桥缘居”民宿一角
“这座桥,就是我的流量密码。”“借势”大桥为民宿引流,他与团队陆续打造了6个不同定位的短视频账号,有的聚焦大桥施工过程,有的展现民宿里的布依生活,有的分享花江村的美食美景等,全网粉丝已超百万。
民宿也从最初9间房都住不满,到如今26间房也能满房,预订单甚至排到了国庆之后。年底,他打算将民宿规模扩充到100间房,以接待更多游客。
“小花江布依桥缘居”民宿门口
九月的风掠过花江峡谷,大桥的钢索在阳光下闪着光,房顶的炊烟、美食的香味、村民的谈笑,交织成一幅热闹的图景。
每个人都在忙,忙着把日子过好,忙着把家乡的美亮出来——而这座即将通车的大桥,就像一把“钥匙”,即将打开花江村的新日子,让山里的风光、村里的故事,顺着宽阔的桥面,走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