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旅 |《贵州体育·多彩传承》 “一苇渡江”赤水独竹漂
芦笙场上竞技舞
舞阳河上赛龙舟
多彩贵州孕育多彩体育
贵州各世居民族在长期的劳作和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随着贵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些民间体育运动项目走上了中国体坛的大舞台,彰显了多彩贵州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V-FM106.2贵州都市广播
特别策划
《贵州体育·多彩传承》
本期带你走进:“一苇渡江”赤水独竹漂

“一苇渡江”赤水独竹漂
00:00 / -【民族运动项目简介】
赤水独竹漂,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黔北民间技艺,俗称“划竹竿”,发源于赤水流域;
颇有“一苇渡江”之感,被誉为“中华一绝”;
原为当地水上交通工具,后逐渐发展为当地的娱乐、比赛项目,与每年端午节的龙舟赛齐名;
2011年,第九届全国民族运动会新增项目。
曾经的贵州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但是赤水河流域楠竹生长茂盛,竹子便成为了赤水河两岸先民的水上交通工具,当地居民为了方便出行和外出赶集,常常顺手在河边砍下竹子,划着竹子漂流而下。相传,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时,曾利用古老的“独竹漂”方式侦察敌情,并且以独竹为舟顺利地渡过赤水,成功突围,对于长征的胜利有重要意义。20世纪70年代,“独竹漂”也成为了纪念红军“四渡赤水”的群众性水上体育活动表演项目。
20世纪末,具有赤水河地域特点的独竹漂走出贵州,走向全国民运会,1999年,在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赤水独竹漂荣获团体表演金奖,并被媒体誉为"中华一绝"。 此后,在2002年贵州省民运会、2007年全国民运会上再次取得表演金奖。
2011年,在第九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独竹漂成为民运会的新增竞技项目,来自贵州麻江的苗族选手胡朝贵幸运地成为民运会首个独竹漂一等奖获得者。当天,独竹漂项目还完成了60米女子直道竞速的决赛,获得一等奖的同样是来自贵州的选手。
独竹漂作为一项承载着发展地方经济、弘扬民族文化多重功能的地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与地方旅游的结合中,表演与体验相结合,形成“以漂促游、以漂树牌”的良性互动格局,现已成为当地旅游业的招牌表演项目,对宣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是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展现无穷魅力、以广泛的群众基础凸显民族和睦、以历史的传承孕育丰硕成果,在竞技的舞台上,彰显了凝心聚力的精神风貌,让民族精神代代传承。《贵州体育·多彩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