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健之声丨黔南州:十年励精撒医种,开花结果见丰收
十年来,中医药发展迎来大好机遇。乘此良机,黔南州坚持顶层设计和基础打造并进,着力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加速发展。
出台扶持政策,顶层设计坚强有力。黔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相继出台了《黔南州民族医药保护发展条例》《黔南州民族医药保护发展实施细则》《关于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成立了黔南州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为推动黔南州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组织保障,指明了前进方向,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发展中的福泉市中医院
福泉、平塘、龙里、荔波、瓮安、惠水等县(市)分别制定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或《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为中医药发展落实政策保障。
着力加强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十年来,黔南州致力于建立健全高质量诊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区域全覆盖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各医疗机构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稳步增长。全州现有1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家三级中医医院、6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家二级乙等中医医院、2家二级中医医院,全州13家公立综合医院及6家妇幼保健院,均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共建成228家基层卫生院中医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覆盖率达100%,7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黔南州中医医院成功申报创建贵州省南部区域诊疗中心。
致力提质增效,中医药特色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黔南州以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中医药服务为目标,以重点专科和特色专业建设为重点,多举措发展优质中医药服务。截止目前,黔南州7家中医医院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评(复)审,全州拥有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州中医医院骨伤科、苗医皮肤科)、省级重点学科1个(州中医医院骨伤科),在建4个省级中医重点学科、省级重点专科24个、省级优势专科4个(在建),11家中医医疗机构设置治未病科、8家中医医疗机构设置了康复医学科情况;综合医院均设置了中医科,5家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科。共有15家省级示范中医馆(建成4家、在建11家)和35家省级优质中医馆。
都匀市基层中医馆
——十年来,黔南州中医医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顺利通过“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和复审,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中医类)验收,成功申报创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提出中医“特色强院”计划。黔南州民族医院获批成为黔南州苗医皮肤病区域诊疗中心,成为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皮肤影像推广单位。
——十年来,瓮安县中医医院、福泉市中医医院建设成为三级中医医院。福泉市中医医院获批“贵州省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启动了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创建工作。
——十年来,独山县、龙里县、荔波县突出中医特色,采取医养结合的方式建立康养、养老机构。
精心打造,中医药产业初具成效。坚持以“道地、绿色、生态”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狠抓标准化种植、精深化加工、品牌化销售三大关键环节,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优质种子种苗生产、道地药材绿色种植和精深加工、种植技术培训等工作有序推进,促进中药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截止目前,拥有规模以上健康医药企业30户,野生资源保育扩繁面积达23万亩,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23.66万亩。
瓮安县第三届膏方节
龙里县引进瑞和制药总部基地、瑞和大健康产业园、苗氏药业医药产业链等医药项目落户。
荔波县泰宏康大健康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发展医养康养产业,积极引进佳怡国际、荔波“中国牛王文化康养旅游城”医养康养度假区项目、荔波县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示范基地等16个大健康项目落地。
广泛宣传,谱写中医药文化靓丽诗篇。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医药健康你我他”主题活动及“弘扬崇高精神,聚力健康中国”、中医药知识展览展示、“名中医下基层”义诊活动、“名中医进社区”健康讲座、中医科普资料发放等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文化宣传活动。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立足于源远根深的黔南中医发展历史,积极培育和践行文化价值体系,努力培育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文化体系。
各县市均结合实际采取义诊、主题活动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开展的中医药文化活动。黔南州中医医院合作开展了《大医精诚》《健康专题访谈》等栏目,自制微电影《一天一夜》,拍摄《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节目,举办“爱在中医院、感动在身边”摄影大赛等系列主题活动。瓮安县中医医院自2018年来已举办四届“膏方节”活动。
三都县中医药进校园活动
积极挖掘民族医药文化,先后出版了《黔南本草》《水族医药宝典》《水族骨伤医药》《黔南苗医药》《黔南苗医药民间验方集锦》《水族医药验方集锦》《黔南常用民族药参考指南》等一批中医药、民族医药专著。积极打造中医药特色品牌,充分发挥先进示范作用。组织县(市)积极申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独山县、荔波县获得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潜移默化的推动了中医药文化广泛传播,不断丰富中医药文化内涵。
踔厉奋发,中医药人才传承培养硕果满枝。十年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不断完善中医药师承工作,助力中医药发展,国医大师何成瑶在黔南州中医医院建设传承工作室;8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通过采取临床跟师带教、指导典籍研读和理论学习等方式培养中医药传承人;启动建设1个贵州省民族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名,第三批“贵州省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1个;通过省级中医名医传承平台,100名学生得到50名省级中医名医指导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