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峰秀美 碧湖清丽 │2023年度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之万峰湖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 | 2023-09-28 09:28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国家关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按照《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评定管理办法》开展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评定工作。经专家评定和社会公示,贵阳市南明河、遵义市赤水河、黔西南州万峰湖(贵州段)评分较高,获得公众认可,被授予为2023年度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

 万峰湖位于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属珠江源头南盘江水系,1998年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水电站建成拦截南盘江而形成,水域面积176平方千米,最大库容 102.6亿立方米,是全国第五大淡水湖,是历史镶嵌在云贵高原上的明珠。它既是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每年按照国家防总要求完成“压咸补淡”远程调水任务,年均“千里送水”74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粤港澳大湾区群众饮水安全,养育了流域沿岸百万同胞;它还是兴义市“一城三景”主要景区,湖面烟波浩渺,万峰掩映,美不胜收。

五年前,万峰湖可谓“一片狼藉”,网箱养殖泛滥失控、无证养殖情况普遍、浮动设施管理无序、污水垃圾污染严重,过量投饵加重水体富营养化,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直接点名批评,被最高检作为直接立案办理的第一起生态公益诉讼案件。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切实保护万峰湖一湖清水,贵州省委、省政府,黔西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党政主要领导多次专题研究安排部署,站在“万峰湖不仅是黔西南人民的万峰湖、更是贵州人民的万峰湖、全国人民的万峰湖”的认识高度,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全力打好万峰湖污染防治攻坚战这场硬仗。

——退渔还湖生态美

黔西南州研究出台《万峰湖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作方案》,开展大规模清源、清网、清岸、清违“四清”行动,统筹万峰湖旅游资源的普查、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着力构建万峰湖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万峰湖湖面1367户网箱养殖户转产上岸,467万平米养殖网箱全部拆除,依法取缔钓鱼棚、水上购物店、水上餐厅、水上加油站、水上船舶修理厂若干,1463艘船舶安装“两污”收集处理设施,影响水体水质的最关键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万峰湖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决定性胜利。

按照“干支同测、干支同治”原则和“河道无淤泥、河面无垃圾、水域无污染”的标准,强化万峰湖及其支流环境整治和水质监测,在万峰湖库区及入湖河流4个监测断面的基础上,新增16个专项监测垂线(断面)对干流和所有支流开展加密监测,水质均优于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多数月份为Ⅱ类水质。

黔西南州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投资约50亿元,推进万峰湖生态修复,开展河道、城乡生活污水垃圾、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污染治理,实施休闲度假旅游、沿湖精品水果等项目建设。建成万峰湖旅游区、公园、广场、亲水步道、栈桥、钓台等多项便民亲水设施,绿色基础得到大幅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全力助推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转产上岸百姓富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兑现取缔养殖户拆除奖励资金6400余万元。优先考虑和着力解决渔民转产上岸后续问题,制定了涵盖兴义市万峰湖区域湖岸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百姓富·生态美万峰湖发展规划》,将“退渔还湖”综合整治、养殖户转产上岸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全域旅游、特色胡蜂、早熟蔬菜、精品水果等生态产业助农增收,实现湖区生态环境与经济产值同步提升,打造万峰湖利益共同体。以“以渔为媒、生态共享”,建成陆基循环水养殖箱体408套,建成“人放天养”生态养殖库湾17个,帮助养殖户转养成鱼约1500万斤,形成了“全域无网箱·全域生态鱼”的渔业新发展模式。引导群众开展早熟蔬菜种植约4.5万亩,胡蜂挂养约2100群,精品水果种植约4.1万亩。沿湖群众通过入股合作社等方式实现就业、发展产业,收入大幅度提高。转产养殖户年人均收入较上岸前增加40%以上,沿岸传统网箱养殖户切身利益得到保障,收获了绿水青山常驻、群众收入可持续增收的双赢局面。

——继往开来谱新篇

为长效化、常态化保护万峰湖,开发利用好万峰湖,用最严密法治保护万峰湖,黔西南州人大常委会颁布了《黔西南州万峰湖保护条例》,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促进万峰湖保护与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接下来,黔西南州将在减污、降碳、扩绿、增长上下功夫,依法保护和开发万峰湖,加快制定万峰湖水质、农业、林业、居民生活、工业、交通等专项污染防治方案,预防、控制和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在产业发展、功能规划、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编制和定期评估等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维护万峰湖生态系统平衡,走好万峰湖流域依法治污、协同治理、可持续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如今的万峰湖山青水净、果蔬满园,一幅百姓富、生态美的山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