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制造丨“琴”“正”和鸣  共谱山海“协奏曲”

2024-06-04 19:22

贵州正安被誉为“中国吉他制造之乡”,全世界每七把吉他中,就有一把产自这里。而我国南海的碧波上也有“一把琴”,它就是与澳门仅一水一桥之隔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相隔千里,两地却在2021年因东西部协作结缘,以乐声和鸣,奏响跨越山海的“协奏曲”。

在地处广东珠海南端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安吉他馆,悠扬的乐声传来,乐手正在弹奏一把来自正安制造的吉他。

本台记者陈思思:“这款墨瑞斯塔吉他,是澳门首个原创吉他品牌,它秉持‘澳门设计、正安生产、横琴销售’的理念,集合三地优势资源,不仅走出了贵州大山,走向了湾区,甚至已经销往海外。馆内还陈列着‘娜塔莎’‘声音花园’‘威伯’等10多个正安自主品牌吉他。”

讲解员董淑仪介绍,这个就是他们的镇馆之宝。这把吉他长3米,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可以弹奏的钢弦吉他其中一把,是在2021年由正安县赠送给横琴的,表达了两地之间的一个友好的协作关系。国际上的一些友人都会来到吉他馆,他们也会为其介绍采购的渠道。

这个吉他馆,是深化创新横琴和正安两地产业协作的重要成果,也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首个东西部协作“产业+文化”示范展示窗口。借助横琴的区位优势,自2022年6月开馆以来,该馆吸引了众多粤港澳大湾区的音乐爱好者来此交流、演奏。

珠海大横琴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牧说,跟正安签订了吉他产业园的共建协议、委托运营协议,希望在吉他产业的全产业链上深度的介入。他们在正安和横琴之间架一个桥,让双方的各种资源互动起来,能够形成价值,为正安的吉他产业、社会发展赋能。

千里之外的贵州省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内,学生们正在用一把把吉他弹奏创业就业“二重奏”。在这里,每年有四五十个学生专门学习制作吉他。

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乐器维修与制作专业教师冯亭说,他们做的是研磨部分,吉他制作主要从5个方面来设计对应的课程,设计、制作、销售、管理、演奏5个部分,主要以“会弹唱”“会制作”为目标,学生到二年级的下学期开始进入民谣吉他制作。

借助东西部协作的东风,正安职校设置了吉他制造和网络直播两个专业,为吉他生产和销售储备技能型人才。截至目前,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了400多名专业制造的技术技能人才,就业率达93%以上。

珠海市技师学院乐器维修与制作帮扶教师杨武介绍,在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跟周围同事在教学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深入交流,为正安吉他产业的发展不断培养合格人才。

数据显示,自2021年结对以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累计安排财政资金2.4亿元帮扶正安,其中80%以上投入到了产业协作领域,已实施协作项目55个。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东西部协作工作联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冯宇红表示,两地将持续深入推进产业协作,紧扣正安吉他工业、吉他文化、吉他旅游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思路,加快完善正安吉他产业园配套服务。乘着琴澳一体化发展的东风,将引导合作区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东西部协作,促进合作区和正安合力打造东西部协作特色示范。

正安县副县长、粤黔协作工作队遵义工作组正安小组组长黄勇告诉记者,正安的吉他产业是一张靓丽的名片,利用组团式帮扶,在吉他文化和旅游产业方面也将进行发力,在链条的延伸方面做精做深,积极发力出招。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