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2025年限上规上旅游企业在2020年基础上要实现翻一番
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推动旅游产业化发展。作为省会城市,贵阳市如何实现“旅游大提质”?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胡琳在11日举行的有关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到2025年,贵阳市要实现过夜游客、游客人均花费、限上规上旅游企业在2020年基础上要翻一番,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在2019年基础上翻一番。
新闻发布会现场
胡琳介绍,旅游产业化工作推进的过程中,贵阳市以为游客提供区域特色鲜明、需求层次多样的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大力推动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围绕青岩古镇、天河潭等"拳头"产品,集中资源要素打造,着力推进景区景点转型升级、丰富业态。今年,青岩古镇带动夜间游览人数达90余万人次,餐饮商户营业额增长率达100%,酒店、客栈入住率达98%,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同时,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康养健身、山地运动等更多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拓展旅游产业边界,增加旅游综合效益。今年,贵阳市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阳明心学研学活动;推出贵阳三线建设博物馆、醉美偏坡原味小镇等融合业态项目;策划发布了贵阳避暑度假十条精品旅游线路、秋冬季十条精品旅游线路。此外,贵阳市还以问题为导向,一项一策制定盘活提升方案,加快盘活提升全市停工、停业和低效旅游项目。经摸底,贵阳市梳理15个闲置低效旅游项目均已制定初步盘活提升工作方案,项目计划总投资147.89亿元,盘活提升工作有序推进。
下一步,贵阳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产业化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对标"两大提升"、推进"四大行动"、突出"五个更加注重",切实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
一是抓要素保障。充分发挥贵阳贵安旅游产业化专项组统筹作用,常态化调度"两大提升""四大行动"推进情况,凝聚强大合力推进旅游产业化。
二是抓产业思路。紧盯"爽爽贵阳"定位,做好旅游规划与国土空间、生态、交通等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系统提升贵阳精品旅游线路品质效益。
三是抓产业目标。梳理分解旅游产业化5大类30项指标,定期监测调度,到2025年,过夜游客、游客人均花费、限上规上旅游企业在2020年基础上要实现翻一番,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在2019年基础上翻一番。
四是抓产业项目。通过盘活提升闲置低效项目,瞄准国内外知名文旅企业、头部企业、百强企业精准实施招引合作,紧盯在建项目,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五是抓产业主体。以发展壮大旅行社为重点,全面提质升级景区景点、旅游商品、酒店、民宿、客栈等主体,设计推出一批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旅游精品线路产品。
六是抓产业业态。突出红色文化和阳明文化,大力发展文化、大健康、农业、教育+旅游,将阳明文化、大数据旅游打造成为贵阳贵安"拳头"旅游产品。
七是抓产业服务。把"游客为本、服务至诚"落实到每个环节,将满意旅游理念贯穿旅游发展全过程,发挥好全省旅游集散服务母港功能。严查损害游客权益、扰乱旅游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着力优化"六心"旅游环境,不断增强广大游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