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贵州·乡村寻游记】绿皮火车记录的“慢时代”和“人情味”(上)
如今说起绿皮火车,总感觉是上个世纪的产物,离我们很是遥远。印象中,它速度很慢,没有空调,没有软座,窗户还能打开,每次进站停靠还会有人从窗户外面递行李。
随着火车的提速,高铁的普及,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绿皮“慢火车”早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今,仍有一列绿皮火车每天不紧不慢的穿行在崇山峻岭中,往返于贵阳、黔东南州、铜仁之间,这就是成都铁路局贵阳客运段的5639/5640次列车,也是如今为数不多的还在运营的绿皮火车之一。
虽然很慢,却如家一般温暖。
平均时速三四十公里,票价十分低廉,乘坐的老乡每天都能把自产的农产品带到沿线城镇出售,而车厢内也成为了一个“流动超市”,深受大山少数民族同胞的喜爱。
没错!就是这趟黔东南家喻户晓的绿皮火车,要被搬上大银幕了。
5月8日,由郑奇领衔主演,章思锋执导,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牵头,州演艺(集团)公司组织实施制作和拍摄的扶贫电影《绿皮火车》在凯里举行开机仪式。该片以真实事件为原型,讲述了主人公在列车上历经千难万险,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带领大家走向小康之路,实现美好生活的故事。
近日,916贵州音乐广播《原创贵州·乡村寻游记》采访小分队的濮琳、小妮踏上扶贫列车,探班《绿皮火车》拍摄剧组,深度专访电影主创人员,揭秘电影背后的故事。
电影《绿皮火车》主演 郑奇
郑奇在采访中表示:“会通过对人物的设计、揣摩和副语言帮助自己更好的融入到吴远这个小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致到手表、衣着、包这些方面,除了主观的一方面,还有跟演员对手、导演、地域特色以及当地老百姓的交流互动,也能在很快的时间内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这里的景色超美,特别让人流连忘返,然后也有一种冲动,想一直呆在这。希望我们这部《绿皮火车》,可以慢慢地开,再慢一点,再慢一点,在这多停留一段时间。”
电影《绿皮火车》导演 章思锋
正在盯着监视器,把控全局的就是影片的导演章思锋,他告诉记者,在前期选点筹备的时候,就被西江优越的生态环境,淳朴的民族风情深深吸引。根据剧情需求和拍摄进度安排,他们将在西江千户苗寨连续拍摄两天,后面再转场到其他地方。为抢抓进度,演员和工作人员们昼夜奋战。拍摄这部扶贫题材的影片自己的压力和责任也不小,然而,能在有限的时间,调度所有部门的伙伴进行一次创作上的碰撞,并能达到理想的高度确实并非一件易事,不过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勇敢突破自我。这是一列带着大家脱贫致富的绿皮火车,它带着沿线群众走上了更美好的生活,也希望通过这部影片传递给大家更多正能量。
作为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重点创作项目,影片围绕脱贫攻坚展开,讲述了郑奇饰演的主人公吴远从小头脑灵活,不甘留在贵州的大山,后因投资失败被迫回到老家,在绿皮火车沿线建立起果蔬加工品产业链的故事。在追求金钱和成功的道路上吴远虽然迷失过,但最终还是回归初心,带领大家走上了小康之路。
绿皮火车见证了吴远和朋友们的改变、归宿,每个人都在成长中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最终吴远也带着绿皮火车沿线的群众们一同脱贫致富,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在高铁时代,绿皮火车虽然很慢,但它们却是沿线群众脱贫的"快火车",传递着脱贫攻坚路上的温馨和温暖,成为贵州千里铁道线上一道独特而别致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