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在术后中医怎么调治?有哪些注意事项?

大健康事业部 | 2025-03-19 17:46

专业指导

江苏省中医院肿瘤科驻黔专家黄伟主任

一、大肠癌术后如何使用中医调理?

中医称大肠为“传导之官”,主要负责传递和导化,接受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吸收水分,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如果肠道传导功能障碍,水液代谢紊乱,多表现为腹痛便秘或者肠鸣腹泻。肠癌患者由于手术切除肿块,不可避免地影响肠道的结构和功能。中医注重机体的整体机能,认为肠道要发挥正常功能,必须与脾、肺、肾共同合作。

调理肠道要从多方面入手。肠癌术后,如患者出现面色萎黄、食少乏力、自汗怕风、便秘难解等症状,多从脾肺治疗,用党参、茯苓、薏苡仁、白术等补益肺脾、运行气血类药,为肠道的蠕动提供“原动力”。若肠癌术后日久,或放化疗后出现吐泻、骨髓抑制,导致脏腑虚劳,患者面色晦暗、形体瘦弱、腰膝酸软、眩晕失眠、神疲倦怠、肛门有下坠感,需从脾肾治疗,应以黄芪、当归、山药、补骨脂、山萸肉等健脾补肾,充养精血,恢复肠道蠕动的“生命力”。另外,祛邪方面也要兼顾,气滞血瘀的胀痛、湿邪阻滞的泄泻、阴伤热毒的便血分别给予治疗,解除肠道蠕动的“阻碍力”。总之,肠癌术后,正气耗伤,邪毒聚结,中医充分发挥辨证施治、整体调理、正邪兼顾的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二、中医如何治疗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

中医认为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属“虚劳”范畴,以血虚为主,治疗以益气养血、填精生髓等为原则,常用中药有人参、黄芪、党参、女贞子、鸡血藤、枸杞子、地黄、川芎、刺五加、茜草等。辨证属于血虚者可予四物汤、归脾汤加减,气血两虚者可予当归补血汤、人参养荣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加减等。

三、中医中药如何治疗奥沙利铂引起的手足麻木?

中医认为奥沙利铂化疗后的手足麻木属“痹证”范畴,益气养血、活血通脉是其辨治方法,选取当归、川芎、桂枝、黄芪、红花、鸡血藤、络石藤、伸筋草等浓煎熏洗,作用于局部,疗效较好。

四、中医如何与靶向药配合,减轻毒副作用?

目前国内肠癌使用的靶向药物最为常见的毒副作用有皮疹、蛋白尿等。

治疗皮疹:多数患者的皮疹会随着停药逐渐消退,重度皮疹仍需药物干预。中医常用药物有荆芥、蝉蜕、苦参、黄芩、知母、生薏仁、丹皮、赤芍等。

治疗蛋白尿:中医以金樱子、芡实、补骨脂等补肾固摄,以黄芪、白术、防风、砂仁、陈皮等补气行气,以连翘、萆薢、泽泻、通草、车前子等解毒利湿祛湿。标本同治,重视脏腑功能,控制症状,提高耐受性,避免因严重蛋白尿导致停药。

五、中医中药如何治疗大肠癌患者的乏力症状?

放化疗后或术后出现乏力症状,多与脾胃功能受损有关,中医当以“虚劳”辨证施治,从脾肾入手,以补肾固本为主。健运脾肾,增其化源,使气血得以充养四肢,能有效改善乏力症状。

六、肠癌晚期疼痛能否配合中药治疗?

中医治疗癌痛多采用内服、外敷等方法,具有持续性、无成瘾性、无耐药性等特点。中医认为治疗癌痛仍应从“通”法入手,可以辛温或辛热药为主体,再以甘缓润燥药物中和药性,刚柔相济,调整气血,温运脏腑。疼痛虽为一症,中医看来却各有差异。临床辨证后或与理气药为伍,治疗寒性痛证;或与养阴补血药相合,治疗气血阴液亏虚之痛证;或与活血化瘀药配用,治疗血瘀痛证。瘀久入络,根深蒂固,可配伍蟾皮等虫类药助通络,止癌痛。

外治法可将药物制成膏剂、贴剂、酊剂等,通过敷贴、洗等方法将药物直接作用于体表或肿块局部,使药物透过皮肤、黏膜、腧穴等部位直接吸收,发挥止痛作用。

江苏省中医院肿瘤科驻黔专家

黄  伟中西医结合博士,副主任中医师,师从首届全国名中医刘沈林教授。

擅长大肠癌、胃癌、肺癌、肝胆胰肿瘤、食管癌、乳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列腺癌、头颈部肿瘤和妇科肿瘤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的治疗;遗传性肿瘤的健康咨询,癌前病变的防治;抗肿瘤治疗所出现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乏力、便秘、腹泻、口腔溃疡、出汗、手足麻木、手足皮肤反应等的中医治疗。


坐诊时间及预约挂号

坐诊时间:3月24日至3月28日(上午)

预约方式:

方法一:电话预约挂号0851-82269999

方法二:扫码预约挂号

医院微信公众号

医院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