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特大桥,飞架“金银山”
“报告主持人,乌江特大桥主拱肋已完成合龙,现场实测合龙对准高差1.5毫米,轴线偏差1.3毫米,符合规范要求,汇报完毕!”8月15号早上九点半,随着德余六标项目副经理曾国胜的汇报,德余高速乌江特大桥主拱顺利合龙。
乌江特大桥位于贵州凤冈县、思南县、石阡县三地交界处,全长1834米,主桥跨度504米,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径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大桥周边为白鹭湖国家湿地公园、石林乌江等自然保护区,如何维护乌江两岸这片“金银山”?在“开山架桥”的传统施工方法之外,建设者们找到了新方法。
中交一公局集团德余高速乌江特大桥工程部部长毛李说:“水运相对于陆运的话,整个成本节约了大概一半以上,运输至我们钢结构加工厂立拼完成之后,再用船运至我们的起吊位置,利用缆索吊装系统进行安装。”
传统方案对环境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而此时,恰逢乌江航道准备全线复航,秉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大桥建设者们决定选择航道运输。从今年初开始,乌江特大桥建筑材料承运方贵州航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投入8艘500吨级标准货船,历经7个月共40个航次,从重庆明月沱码头逆流而上,途经四个水电站,海拔爬升约500米,航行480公里后到达贵州乌江。
乌江这条沉寂近20年的“黄金航道”全线复航后,百里画廊间荡漾的碧波,托起贵州又一座世界级桥梁。
但选择新的运输途径,必然要面临新的难题,航运构建的开始,并不顺利。贵州中交德余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乌江特大桥驻标工程师李乐说道:“一开始因为运输不顺畅,我们运输时间最长达到了将近48天。等所有工作都协调顺利后,我们基本就是一艘船两个阶段,一个来回大概是22天左右。”
集中的工厂化生产、高效的大构建材料水上运输、现场安装的施工方式,让大桥的施工现场实现“零排放”目标。为了乌江这一湾清水,却又绕这么多“弯子”,值得吗?
李乐望向背后的大江,眼神坚定地说道:“德余高速的建设,我们为环境做出的让步是相当大的,但是一切以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朝着这个目标,保持生态红线不可逾越。”
实习记者:田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