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参阅信息丨贵州资本市场发展参阅信息(2025年第73期 总第449期)
一、“科技十六条”出台满一年:资本市场持续加力,全方位服务新质生产力。据《证券日报》报道,去年4月19日,证监会发布《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从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私募投资等全方位提出支持性举措。一年来,围绕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资本市场持续加力,“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等支持举措陆续出台,支持科技创新的监管体系和市场生态不断完善。在市场人士看来,资本市场在制度包容性、资源配置效率和服务链条完整性上不断实现突破,服务新质生产力基础不断夯实。下一步,要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优化投融资制度机制,全方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表示,从源头来看,要建立健全精准识别科技型企业的制度机制,以确保资源能够有效配置到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中。同时,要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加高效的融资平台。此外,要引导资金特别是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
除了上市和并购重组外,资本市场还从私募创投、区域性股权市场、债券等方面协同发力,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方面,鼓励支持私募和创投基金管理人坚守长期主义,完善私募和创投基金监管制度规则,围绕优化退出“反向挂钩”政策、支持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和并购基金发展等。另一方面,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高质量建设“专精特新”专板。此外,科创债自推出以来迅速扩容,成为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的“主力军”。
二、证券公司并表管理指引落地,多家试点券商火线解读。据界面新闻报道,近日,中证协制定发布《证券公司并表管理指引(试行)》,旨在提升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对子公司及业务条线的“垂直化”管理,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市场人士认为,《指引》的出台使全行业统一标准,推动各家券商风险管理能力向高标准看齐,促进行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提升。
证监会于2016年启动券商并表监管试点相关准备工作,并在2020年初对中金公司、招商证券、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实施试点。从试点券商的实践角度来看,中金公司表示,本次指引出台,将穿透式并表管理作为对券商有效监管的重要手段,通过将资本约束、风险敞口计量延伸至合并报表层面,既能动态捕捉表内外、母子公司间的交叉性风险,也为构建宏观审慎的行业防火墙奠定基础。中信证券相关负责人认为,前期监管试点实践证明,并表管理有助于健全券商治理体系,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提升子公司风险管理水平,为券商综合化经营提供坚实的风险管理保障。将风险管控边界从母公司层面扩展至母子公司视角,既是券商全面、及时、有效评估和管控风险的必然需要,也是促进证券行业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的必备保障。中信建投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并表试点,公司在风险全覆盖、境内外子公司管理、风险预警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并表管理体系下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显著增强。
三、北交所新三板2025年第一季度券商执业质量评价结果发布。据《证券时报》报道,近日,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券商执业质量评价结果,在103家参评券商中,中信建投、华泰证券、开源证券、中信证券、东吴证券位居行业前五名。与去年一季度相比,前十榜单中的头部券商已由4家增加至6家,头部券商在北交所新三板业务领域的争夺变得愈发激烈。
评价体系由专业质量得分、合规质量扣分等两部分组成:基础分为100分,专业质量得分会加分,合规质量问题则是扣分,以此来得出最终的合计分值,进行排名。据了解,主办券商执业质量评价结果的合计分值高低通常由专业质量指标得分的多少决定。专业质量指标包括三大类:北交所业务,全国股转系统业务,北交所、全国股转系统经纪及研究业务。北交所业务包括保荐业务、发行并购业务、做市业务;全国股转系统业务包括推荐挂牌业务、发行并购业务、持续督导业务、做市业务等指标;北交所、全国股转系统经纪及研究业务包括经纪业务、研究业务两项指标。
四、中信建投基金引入DeepSeek:AI助力REITs尽调,效率与精准的双赢。据新浪财经消息,在金融行业,时间与精度是核心竞争力的代名词。用科技手段优化业务流程、降低人力成本,一直是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方向。近日,中信建投基金通过引入DeepSeek大模型,落地AI技术在REITs业务中的应用,实现了一项颠覆性突破,将原本需5名员工耗时70天完成的上万份合同关键要素提取工作,压缩至1名员工10天完成,效率提升超30倍,同时显著提高准确率,顺利完成了海量合同的全样本核查。
传统模式下基金公司的客户服务、投研、数据分析等业务环节依赖大量人工操作,耗时耗力且易出错。在此次的REITs业务案例中,近万份合同、30多个关键要素的提取曾是人效瓶颈的重灾区,过去完全依赖人工逐页检索,并存在复核难度巨大的问题。大模型的多模态AI技术(OCR+NLP)实现了合同文本的自动定位、结构化提取与语义分析,帮助中信建投基金实现智能化处理,为尽调提供了高置信度支撑。本次效率跃迁的成功实践,不仅是“AI+金融”的局部试验,更是全面拥抱数字化转型的里程碑,随着AI技术持续迭代,“智能投研”“自动化合规”等场景将实现加速落地,极大地提升管理工作质效。
转载声明:
本栏目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来源贵州资本市场;本栏目发布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本栏目的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本栏目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本栏目信息引发的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