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中国人过年仪式感!
今天是除夕,这一天我们都要扫尘贴春联、点灯笼、守岁看春晚......还有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
中国人的年夜饭,不仅象征着团圆和亲情,更是一种独有的文化传承。作为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的一顿饭,它的丰富程度直接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变迁。
年夜饭不同年代的变迁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年夜饭是很多人心中“一年中特别好吃的一顿饭”。但是大多数农副食品是凭票供应的。因为供应有限,为了这桌“好吃的”的年夜饭,每逢临近春节,家家户户都起早贪黑的拿着平时舍不得使用的各种“票”去排队购买年夜饭所需的食材。馒头、清粥,四样小菜就吃出了一家人幸福的味道。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各种食材开始丰富起来。炸丸子、猪肉炖粉条、红烧鲤鱼……鸡鸭鱼肉成为年夜饭的主角。此外,传统的家宴形式也受到了挑战,到九十年代末,一家老小去饭店吃年夜饭成为了一种潮流。
进入新世纪以后,蔬菜要吃有机的,鱼虾要吃活蹦乱跳的,连食用油都要选品牌、看配方,普通老百姓更加关心粮食和蔬菜。从“下馆子”到请酒店大厨到家里“私人订制”年夜饭,年夜饭对营养有了更高的定义。
近年来,年夜饭开始回归家庭,厨房里热闹的煎炒烹炸,沙发上瘫坐着谈天说地,饭桌上的喝完一杯还有一杯。一家人,酒肴相对,倾诉感情、生活感悟,年夜饭吃的就是仪式感!
中国人的年夜饭讲究什么?
年夜饭不仅菜色丰富讲究寓意,而且注重传统规矩。
1、饭食丰盛,重视“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
2、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
3、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
除夕家宴,几道菜都有讲究!
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
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
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
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
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8个、10个或12、16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
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12 道菜。
浙江有些地方一般为“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以鸡鸭鱼肉及各种蔬菜为主。
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
菜色各地不相同!
饺子·北方 —— 在北方,除夕夜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 为了讨吉利,往往把硬币、花生、枣子 和肉馅等,一齐包入新年的饺子里。 “新旧交替、更岁交子。 ”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 老人小孩围坐在一起边吃团圆饭, 一边说着家长里短看春晚,其乐融融。
上海·全家福 —— 在上海小孩的记忆里, 年夜饭里少不了还有一碗“全家福”。 里面的食材多得不可思议: 肉圆、肉皮、冬笋、熏鱼、黄芽菜、线粉…… 虽然每家人放的东西多少会有些不同, 但有样东西一定会有——那就是 过年必吃的“金元宝”蛋饺, 在速冻食品还没有流行的时候, 蛋饺基本都是现包的,皮薄馅多, 一口一个鲜啊~
湖南·香肠腊肉 —— 最初的时候,做腊味是因为肉类珍贵, 冬天储存不易,抹盐熏制后, 在寒冷干燥的冬天风干,易于长期储存。 现如今,从入冬第一天起, 父母就开始忙活着买肉、入盆、夯压、晾晒, 做好的腊肉香肠一直吃到开春。 年夜饭里必不可少的就是腊肠腊肉, 又香又辣,光是闻着气味都觉得幸福的不得了。
四川·夹沙肉 ——每年必不可少的菜是夹沙肉(甜烧白),肉里夹着甜沙,粉面面的,肉质软糯、甜腻,寓意甜甜美美,外地人吃一次保证爱上。
年糕·浙江 —— “十二月忙年夜到,挨家挨户做年糕”。 每年春节前的一个月,相对算是农闲, 晚粳米又正好晒燥进仓, 用这米制作年糕就成了浙江宁波人 庆祝新春的“保留节目”。 泡米、磨粉、蒸粉、搡捣…… 一块年糕要经历十几道工序。
炸丸子·北京 ——老北京人年夜饭上必有丸子,因为丸子象征了合家团圆。炸丸子是一种小吃,分为素丸子和肉丸子。烹饪简单,老少皆宜,外酥内嫩,美味无比。
炸年货·河南 ——年二十八后,河南人就要开始炸年货了。炸鱼、炸麻叶、炸丸子、炸藕夹、炸火肉等,炸得装满一盆又一盆,在年里用来做汤或者炖菜、蒸菜之用。年货刚炸出来热乎着时十分好吃,常常是一边大人炸,一边小孩子过来抓一把或盛一碗吃开了。
鸡汤·湖北 ——湖北地区春节都要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寓意“新年抓财”;年轻的学子要吃鸡翅,寓意“展翅高飞”;当家人要吃鸡骨头,寓意“出人头地”。“大吉大利,晚上吃鸡”,吃鸡就是吉祥的象征呀。
关中蒸碗·陕西 ——“听秦腔吼,咥蒸碗香。”陕西关中,过年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少不了吃蒸碗子。各地制作工艺和食材大同小异,选用的多为猪肉,鸡肉、大米等,将原料经过简单加工,然后装入浅口小碗内蒸制,食用的时候再加热即可。
对中国人而言,吃团圆饭是春节的标配。除夕这一天,几乎家家都是骨肉团聚,儿孙绕膝,灯红酒绿,共话团圆。
天南海北的年夜饭各有不同,舌尖上的年味也是诸味纷呈,但相同的是那份舌尖上的回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品尝到的不是口味的寡淡,而是对家的味觉记忆。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