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新农人|“新农人”兴农在乡村:青山绿水间青春书写振兴梦
在广袤乡村,一个最显著的变化悄然出现:留在村里的人越来越年轻化。不过,他们手中的器具变了模样:一部手机、一个视频、一场直播。
年轻的他们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让数据变成新农资、让直播变成新农活。无数扎根于大山的有志青年有了新的身份——“新农人”。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中提出殷切期望:“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在贵州大山深处,许许多多创业的有志青年,化身“新农人”,做好迎风展翅的准备。
老村庄焕新活力,“新农人”有干劲!
2019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
这番话,让丁浪在心里燃起了创业的热火。“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点醒了我,把创业的目光投向农村,还更加坚定了我在农村拍摄短视频的决心,把农村的美景美食、优质农特产品推介出去的决心。”
2019年是丁浪创业的关键一年,是他从创业失败到创业成功的关键时间节点。“这番话是激励我从创业的低谷期走向创业成功道路的力量源泉。”
美食短视频拍摄现场
1988年出生于铜仁市德江县的丁浪,2012年大学毕业后在广州从事电商相关的工作。3年后,丁浪选择回到家乡德江创业,便创办贵州义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尝试,时间来到了2019年。当时丁浪在电子商务领域并没有多大的起色,一度处于坚持创业与寻找工作的十字路口,陷入了迷茫。
“创业没有起色,未来又看不到希望。”丁浪说,“我从广州到县城创业,离农村不远了,但离真正融入农村,在农村开拓事业还差‘最后一公里。’”
“那番话激励我走进农村。”2019年6月起,丁浪深入农村、融入农村,以“村人村事、村容村业”为主线,开始从短视频拍摄入手,再度创业。
“新农人”生活直播现场
就这样,丁浪扎根于德江县共和镇焕河村焕家沟寨,与寨子里的张金秀老奶奶合伙拍摄短视频,演绎着“一个逐梦‘新农人’、一位老奶奶、一口古井和一个‘老村庄’”的乡村故事。
都市的忙碌让许多人感觉乡村是回不去的梦,而丁浪的短视频弥补了大家对乡愁的渴望。如今,在焕河村,丁浪从1个人发展成为有30多个人的“新农人”团队,运营的账号全网粉丝数量超过500万,帮助焕河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之村”,实现旅游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同时,德江县的天麻、红薯粉、花椒、脐橙等农特产品,通过丁浪的“新农人”团队直播带货,总销售额已超过2000万元。
以流量带动销量,“新农人”有路子!
贵州“新农人”,不止于此。
安旭展示用木头做的足球
遵义市凤冈县永安镇龙山村小伙安旭,从小喜欢美术的他几年前爱上木工手艺。2019年4月,他瞄准了“新农人”的发展机遇,把木头做成花、高跟鞋、手机壳、背包等各类物品,更是凭借手艺活打造了木制“嫦娥五号”而火爆全网。目前,安旭全网粉丝数量超过1500万,被网友亲切地称他为“现代鲁班”。
广阔的农村大地上,不善言辞的他依托互联网,不仅圆了儿时的梦想,让家乡的“手艺活”惊艳全网,还找到了追求自己人生价值的方向。2021年,安旭获得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2022年还获得了贵州青年五四奖章。
比丁浪、安旭晚几个月走进村里的,还有“念乡人”团队。
“念乡人”团队室内拍摄短视频
2019年底,“念乡人”创始人莫志林也嗅到了短视频发展机遇,回到老家组建“念乡人”新媒体团队,深耕农村,用镜头记录农村生活的美好,找寻儿时的美好回忆。
“回村做短视频,记录村里生活的点滴,比如上山捡菌子、河里摸鱼、田里捡螺蛳、稻田里打谷子……”莫志林兴奋地告诉记者,没想到这些视频引发众多网友的共鸣,成为大家怀念童年和家乡的一种寄托。
“念乡人”团队室外拍摄短视频
“‘新农人’让我找到了逐梦人生的新价值,获得了新事业,开辟了新天地。”莫志林说,现在“念乡人”系列账号粉丝数量突破千万,为农特产品累计销售额约2000万元,“念乡人”团队已发展成为贵州念乡人网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为贵州新媒体“三农”领域的一个典型代表。
“念乡人”团队走进田间地头选山货
同样是“新农人”团队的侗家七仙女,立足于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以传播黔东南深度文化旅游、侗族苗族瑶族等民族文化为己任,目前全网粉丝数量超过700万,单条最高观看6200万+(抖音+快手)。除了带火当地旅游以外,其直播带货金额超过1.4亿,被央视誉为“最火民族女团”,成为贵州“新农人”团队助推乡村振兴的经典案例。
侗家七仙女
新时代新机遇呼唤更多的“新农人”,他们的创业精神让乡村焕发新活力,吸引更多人看到贵州乡村的可能性。
由点及面终泉涌,“新农人”有梦想!
“我们现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我们的年轻人、知识分子,也要双向流动。这方面国家要有一些导向,有一些政策支持。”2023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点赞“新农人”逐梦沃野。
这一点赞点燃了黔贵大地的“新农人”梦想,为贵州各地培育“新农人”指明了方向——地方政府与“新农人”双向奔赴,做好“新农人”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贵州“村超”现场
榕江县通过“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让数据变成新农资、让直播变成新农活”的“三新农”培育“新农人”,大力发展新媒体产业。至今,有40余家企业入驻新媒体产业园、孵化1.2万余个账号入驻中台、培育2200余个网络直播营销团队。
“从专业团队到个人网红,从专业球员到各地村民,人人都在为‘村超’发声,人人都是‘村超’代言人。”榕江县“新农人”唐胜忠表示,榕江县培育的万人乡村主播“新农人”团队,本土新媒体矩阵是贵州“村超”火爆出圈的基础力量。
“新农人”唐胜忠在田间地头拍摄
“新农人”唐胜忠是贵州山呷呷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是榕江县三江乡脚车村一个地地道道的苗寨小伙。作为村里第一个走出大山的大学生,唐胜忠一直想为家乡的发展出点力。
2022年5月,唐胜忠带领团队入驻小丹江苗寨,通过“山呷呷-阿毅”“苗乡娟姐”“鲟鱼老刘”等短视频账号,用手机、相机将“网红”流量转变为经济效益。
唐胜忠细数返乡创业一年多来的“战绩”:拍摄上千条短视频,榕江小丹江苗寨被曝光5000万余次,打卡游客比往年增加10倍;把山货水产、民族饰品卖到粤港澳大湾区,直播带货总销售额超2000万元;个人及其团队全网粉丝已超过200万,培育出20多个榕籍网红主播……
“新农人”唐胜忠在贵州“村超”现场拍摄
一部手机、一个视频、一场直播,就可以把家乡的名优农特产品推向世界。把网络流量转化为致富增量,越来越多的人闯出了一条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
无独有偶,黔西市通过“电商直播技能”培训,对近800名村民开展了培训,现拥有新农人主播25人、助农直播间4个,全网粉丝量300余万,全网销售订单35万单,销售额4000万元。
今年4月,黔西市洪水镇长堰村村民周幺伯(原名周舍)就通过培训成为一名“新农人”,凭借着亲切的形象和丰富生动的农村生活视频,在抖音上获赞123.3万,拥有11.4万粉丝,销售农特产品800余单,带动500余户村民增收。
榕江“三新农”培育“新农人”,黔西市“电商直播技能”授人以渔等故事证明,贵州各地由起初培育一个“新农人”网红或一个“新农人”团队,正逐步向“新农人”集群、区域“新农人”方向发展。
新时代的和美乡村,必然需要“新农人”去演绎田园牧歌。当前,贵州正积极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新农人”体系,推动“新农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新农人”正以自己的力量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