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精灵:蓝马鸡
蓝马鸡,鸡形目雉科马鸡属陆禽,属体型较大的雉类。别名角鸡、松鸡、马鸡。其通体蓝灰色,颈项和肩部颜色深,有金属光泽,尾羽由灰蓝色渐变为暗紫蓝色。雄鸟前额白色,头顶密布黑色绒羽,后面界以一道白色窄带;头侧裸露为绯红色;耳羽簇白色,长而硬,突出于头颈之上;中央尾羽向上翘起,颏、喉白色;虹膜金黄色;嘴淡红色;腿、脚珊瑚红色。因其尾羽披散下垂如马尾,故名。
蓝马鸡为中国特有鸟类,分布于青海东北部和东部,甘肃西北部祁连山南部,宁夏贺兰山及四川北部,栖息于海拔3000米左右的山谷稀疏灌丛草原、松林或橡树林地带。除繁殖期外常集成10-30只群体生活,最多可达100只以上。主要以植物根、茎、种子为食。觅食活动主要在上午和下午,清晨和傍晚最为频繁。4-7月繁殖。蓝马鸡营巢于浓密的灌木丛下或稍凹的处所,巢极简陋,呈盘状,一般由树叶、树枝、茅草、苔藓等构成,里面垫有羽毛。每窝产卵6-12枚,孵卵期26-28天,雏鸟早成性。寿命可达20年。
蓝马已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因其羽色艳丽,姿态优美,有一定观赏价值。据史记载,中国宁夏曾是飞禽走兽颇盛之地。唐代开元年间,“鸟翎”(即蓝马鸡)为宁夏贡品之一。《嘉靖宁夏新志》中,第一次出现了关于蓝马鸡的记载,说明这种珍禽在贺兰山中至少有500年生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