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学史力行 “红色轻骑兵”活跃在基层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依托辖区红色资源,创新打造“红色轻骑兵”党史宣讲团,创建“三化”工作法,把队伍建在基层、课堂设在基层、阵地用在基层、服务落在基层。“红色轻骑兵”成立以来,开展党史宣讲600余场,受众达40000余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长效。
宣讲主体“专业化”,锻炼一支“过得硬”的先锋力量
清江浦区充分整合辖区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支书、老战士及志愿者等资源,采取个人自荐和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组建了由121名宣讲员组成的16支红色党史宣讲队,聘请淮安市委党建办、市委市级机关工委等单位领导和专家担任顾问,筑牢“镇街都有宣讲队、村居都有宣讲员”全覆盖组织网络。加强宣讲队伍业务培训,每名宣讲员每季度至少开展一场宣讲活动。强化机制保障,建立完善一份年度宣讲计划、每季度组织一场宣讲交流研讨会、每半年开展一次宣讲观摩活动、每年度组织一次评比“四个一”制度。各街道社区利用“党员固定学习日”,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红色党史宣讲;区教育系统打造一面旗帜、一套机制、一块阵地、一支队伍、一套教材“五个一”宣讲模式,掀起了一股红色党史宣讲热潮。
宣讲方式“多样化”,锻炼一支“能战斗”的先锋力量
“红色轻骑兵”活跃在基层,穿梭大街小巷,运用阵地资源“设堂讲”、依托红色资源“实境讲”、下沉服务“惠民讲”等多种方式,将课堂触角向小区楼栋等一线延伸。各基层党组织建设红色党史文化长廊、党史展厅、党史讲亭等学教阵地,为“红色轻骑兵”党史宣讲常态化提供平台、创造条件。
宣讲成果“融入化”,锻炼一支“担使命”的先锋力量
“红色轻骑兵”围绕党史宣讲常态化,积极将党史宣讲融入载体创新、组织建设、为民服务和“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宣讲员走进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等,举办诗歌咏党史、演出学党史等活动,将课堂搬到经济发展一线、项目建设现场。同时把党史宣讲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党员群众开展文明创建、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彰显为民办实事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