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之声 · 关注 | 5岁孩子的诗↓父亲:“你不能光说落叶,你得说落叶是什么天气......”

CCTV纪录 | 2023-11-21 14:50

先来看几首充满童趣的小诗↓

有些诗用来记录生活↓

有的诗还有结局反转↓

这是谁写的诗?一个五岁的小女孩!

近日,一位网名@李天飞大话西游 的父亲分享在网上的,自家孩子的诗。

有人曾说:“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其实诗人也需要引导,而今天这位有远见的“指路人”就是孩子的父亲。

CCTV纪录新媒体独家采访了这位“小诗人”的父亲@李天飞大话西游,看看他如何引导孩子“出口成诗”!

(为表述方便,@李天飞大话西游 以下均简称“孩子父亲”)

孩子父亲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专业是古典文献,现在是一位童书作家,同时也是《中国诗词大会》1-9季命题专家组成员,所以,对诗词和带娃都不陌生。

带娃写诗的起因,是有一天,娃偶然说了两句押韵的句子。引导了几下,孩子就自己完成了一首诗!这让他倍感惊喜。

虽然当时的文字,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顺口溜,但从此孩子对写诗的兴趣就异常高涨。每天只要带她出去玩,都要写一首。

孩子父亲坦言:“此前,‘写诗’这件事对她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是书上的大诗人才能做的事。现在自己居然也能写,这就让她很有兴趣。其实我无意把娃培养成一个诗人,而只是利用这种形式做一些语言和思维上的训练罢了。与其说是创作,不如说是一种日常游戏。我并没有强行要求孩子如何,都是她自己感兴趣去做的。”

有一天,孩子父亲带孩子去爬山,孩子想写一首描述树叶飘落的诗,于是有了这段对话↓

孩子:“第一句说什么呢?”
父亲:“你想说什么?”
孩子:“想不出来。”
父亲:“你不能光说落叶,你得说落叶是什么天气,什么季节,长得什么样,什么颜色,怎么落下来,从哪落下来。落下来像什么。这样一首诗就出来了。”
孩子:“落叶是从树枝上落下来的。”
父亲:“好,那就说树枝。”
孩子:“晴天里的树枝。”
父亲:“那不行,树叶是因为晴天或者阴天才落吗?晴天阴天和落叶有关系吗?”
孩子:“是天冷才落的。天气冷了,风一吹,就落下来了。”
父亲:“好,天冷了叫什么呢?”
孩子:“叫‘寒’。”
父亲:“对,所以……”
孩子:“寒风吹树枝。”
父亲:“很好。那就用zhi这个韵了。第二句呢?”
孩子:“太阳照在石头上。”
父亲:“这个没有押韵。”
孩子:“太阳照在石。”
父亲:“石也押韵。现在的太阳又叫啥?”
孩子:“傍晚的太阳,红红的,红日。”
父亲:“不行,红日一般指初升的太阳。”
孩子:“那就落日。”
父亲:“好,落日、斜阳、夕阳。都是指傍晚的太阳。”

孩子:“落日照灰石。”
父亲:“虽然石头是灰色的,但诗里一般不用灰字。”
孩子:“落日照白石。”
父亲:“还凑合。浅灰色的可以叫白石,深灰色的,就可以叫青石。第三句呢?”
这时候,一只小鸟从旁边结了冰的水池里飞了起来。
孩子:“山上飞小鸟。”
父亲:“有些啰嗦。这里面哪个字最不重要?”
孩子:“‘上’字最不重要。”
父亲:“所以可以换成……”
孩子:“青山飞小鸟。”
父亲:“现在冬天了,山也不青啊。你看现在山里,是不是只有我们俩?”
孩子:“没人。空山不见人,所以应该说‘空山飞小鸟’。”
......

于是,慢慢地,一首名为《空山》的诗就成了。

虽然小朋友写的有些诗还很幼稚,但来自“大朋友们”的鼓励和支持,会让她兴趣百倍。得到了肯定的孩子,作诗的热情持续高涨。

孩子父亲说:“写诗对她来说,就是一种好玩的游戏,特别有成就感。随着一首首积累,她对自己的诗集越来越喜欢,甚至睡觉都抱着!”

这种正反馈,也持续激励孩子并提高了孩子的能力。

她对汉字的敏感度、语言的准确和规范程度、逻辑性和对周边事物的观察力,都得到了提高。

提到这里,孩子父亲也很有成就感:“有人说看我和孩子的交流后,会发现孩子能从头到尾能保持一贯的逻辑性和注意力。这倒不是因为孩子能保持,而是只要进入了写诗的状态,就天然地迫使人处于一个长时间的逻辑思考的过程中。为了保持这种思考,她就必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不然就写不出来了!”

“就像把人扔到河里,他必须奋力扑腾才能游到对岸,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事情。所以说写诗像思维的体操并不为过。经常训练,不仅对孩子有好处,对大人也有好处。”

再回头看文章开头的几首小诗,你是否也被孩子充满童趣的文采和父亲巧妙的引导打动了呢?

那么
你曾试着自己写过诗吗?
是首什么样的诗呢?

内容来源:CCTV纪录微信公众号、@李天飞大话西游 微博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