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荐书丨《雪山大地》:从诗句的缝隙中探寻历史的细节
《雪山大地》
《雪山大地》是当代作家杨志军创作的长篇小说,2023年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去年十一月我全程观看了电视里的颁奖典礼,虽然隔着屏幕,但也感受到文学的荣光和作品的魅力,对获得首奖的《雪山大地》更是充满好奇和期待,恨不得马上捧在手里一睹为快。
一拿到书,我就被小说人物的命运和雪山草原的变迁所牵引。书中有巍峨的雪山、广袤的草原,深邃的湖泊和神秘的寺庙……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这些景观,每一处都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神秘之感,让人迷醉,令人神往。
最令人感动和敬佩是几代草原建设者的艰辛和探索精神。文中的“父亲”是一名援藏干部,到沁多草原蹲点了解牧民境况时,遇到特大山洪,是弱小的藏族妇女赛毛救了他,赛毛却被激浪卷走,留下丈夫桑杰和三个年幼的孩子。从此,“父亲”与这个藏族家庭有了难以割舍的亲情关系,也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了沁多草原:父亲将赛毛又聋又哑却极富灵性的儿子才让带回西宁寻医救治,被提升为副县长后,为了保护受冤枉的原部落首领角巴,承担了“瘟牛肉”案的责任,被免去了刚刚任命不久的副县长职务。在角巴的帮助下,“父亲”在沁多草原建起了全县第一座小学,自己当起第一任校长,培养出第一代读书人。成了牧人心中的草原之“神”,“强巴老师”的名字四处传扬。在特殊年代,这所草原小学不仅是孩子们的天堂,还成了一些在城市受到冲击的干部的避难所,被“强巴老师”收留在这里当老师,躲过了人生的一大劫难,其中就有省府的副秘书长李志强。正是因为正义感和良知,“父亲”莫名其妙成了“强巴案”的主角,被判入狱。等他平反出来后,却当不了老师,他凭着自己的聪明劲儿,开始学做生意,办起了“沁多贸易”公司,动员牧民把牛羊卖掉,由“沁多贸易”统一运到西宁的市场,换些钱来改善牧民的生活。在以牛羊多为荣的年代,毫无商品意识的牧民眼中,很不理解“强巴老师”的做法,州县领导最初也不支持发展商品经济。“沁多贸易”生意做得很困难,“父亲”和桑杰一家一点一滴地启发牧人们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以和外面精彩的世界同步,进入商品社会。多年以后,草原经济发展了,生活发生变化了,老百姓才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因为牛羊泛滥,草原严重退化,“父亲”又放弃了所有的生意,接受了组织上的任命,担任州委书记和州长,把无人区提升为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为沁多草原按照现代城市的要求和水准规划建设,在几代人的努力下,终于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沁多城。
“父亲”在省人民医院当外科医生的妻子,下放到沁多县医疗所,接诊了第一例麻风病人后,不忍心任其自生自灭,排除万难在麻风病人聚居的生别离山修建医疗所,自己也不幸感染,不但被病毒折磨,还容貌尽毀,至死都不能与丈夫、父母见面。而他们的儿媳妇,“我”能唱会跳的妻子,放弃了做歌星的机会,自学美容技术,走进麻风病医疗所为麻风病人整容,恢复容貌和自信……
还有年轻一代,如才让、江洋、央金、梅朵等也在父辈祖辈的荫护下成长起来,勇挑建设大梁,为草原的发展发挥自己的才智。
我是有声朗读完整本书,朗读过程中被“父亲”的遭遇、“母亲”的悲怆、角巴的委曲、“姥姥”的丢失和草原孩子们的成长,感动得几度落泪。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部记录时代的史诗,让我了解雪域高原的过去和现在,看到雪域的美景,游牧文化的独特、民风的淳朴,草原由原始落后发展到现代的漫长进程,作品对藏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社会关系的描述也非常细致入微,使读者对藏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作者杨志军简介:
中国当代作家,青岛市第五届作协副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环湖崩溃》《海昨天退去》《大悲原》《藏獒》《伏藏》《西藏的战争》《海底隧道》《潮退无声》《巴颜喀拉山的孩子》《三江源的扎西德勒》《最后的农民工》《你是我的狂想曲》。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当代》文学奖,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入选台湾十大畅销书排行榜等。作品多次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青少年推荐的一百本优秀图书”。部分作品被译介到国外。
书友读后感
动静荐书合作伙伴:书漾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