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有了新“把士”,厉害!
《中国志愿》 | 2025-05-13 10:50
“刷——”随着圆珠笔划过纸面,詹东琼在把士村“文明超市”拿走了一把面条、一盒蚊香和一包抽纸,而她的志愿服务积分存折上则少了12分。在这家“不用钱”的超市,货架上的物件都别着黄纸签,三分的酱油、五分的肥皂码得齐整。村民们进进出出,把日常积攒的志愿服务积分都兑换成了日用品和菜品调料。
“把士”本意为武术的招式。近年来,把士村通过创新多样的志愿服务“新把士”,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激发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为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治理、树立文明乡风提供坚实基础,成为志愿服务活动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的生动实践。
在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中,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把士村被推选为“最佳志愿服务社区”。
2021年8月,把士村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留住夕阳美”志愿服务活动,为老年人拍摄照片。
“婚丧嫁娶要简办,滥办酒席最揪心……”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吴登明唱着山歌小调,将文明风尚改编为屯堡山歌,村头院坝中,村民们正围成一圈,随着调子打着节拍,不时叫好。把士村苗汉聚居,有悠久的山歌文化与跳花传统,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把士村因地制宜组建“生态保护志愿服务队”“治安巡逻志愿服务队”等多支队伍,通过“书香把士”“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等志愿服务项目,以“乡音”“土话”开展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们人是老了,但思想不老,而且我们就喜欢和娃娃们在一块,感觉很幸福。”张大猛是“青春伴夕阳 朝夕共美好”志愿服务项目的主力军,作为土生土长的“把士人”,他年轻时种过玉米、编过凉席……现在,以张大猛为代表的老年志愿者们时常会给村里的孩子们讲述旧州镇的历史、把士村的来源,讲述把士村每一条硬化道路建设、在乡村振兴中不懈奋斗和振奋人心的故事,带着孩子们放下手机、走出家门,拥抱自然、享受童年。
2024年7月,把士村组织村民参加旧州镇“五月二十八”传统节日活动。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群众对志愿服务的供需双向互动、精准匹配有了更高要求,把士村通过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推动志愿服务从“单向供给”向“双向奔赴”转变,将“一老一小共成长、同幸福”融入乡村治理工作,以讲述陪伴、代际互动等方式将“一老一小”联系起来,为乡村振兴和宜居乡村创建提供精神动力和坚实基础。
“把士村这边景色、空气都很不错,当地村民们也都十分友善纯朴。”来自江西的游客黄女士已经连续两年来到把士村避暑康养,把士村干净整洁的街道、绿柳荫蔽的步道、错落有致的山景都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但让她坚定选择来把士村避暑的原因,是当地淳朴的民风。
“您往前直着走就能到。”步入把士村,沿路的村民们都是热情的乡村旅游志愿者,他们会告诉游客哪里的民宿有空房,哪里的生态农场更有趣。“公园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其中绿化区域9450平方米,水体4275平方米。”村支书陈平介绍,把士村多年来特别注重生态环境保护。2017年,把士村公园增加了凉亭、柳树等景观设施,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游客慕名前来康养的网红打卡点。
把士村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同时大力推动旅游志愿服务,通过“引、带、帮”的方式,整合农户闲置房屋进行装修,重点打造度假民宿。志愿者们还通过“他乡的家·把士民居”志愿服务项目,帮助村民们设计装饰闲置房间,将其改造为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民宿。
截至目前,把士村发展乡村民宿共31户、客房300余间,村民通过乡村民宿带来的经济年收入达到250万元以上。
把士村风景
打开朋友圈,“霸屏”的不是哪家哪户买的好车、漂亮的衣服,而是一样样普通的牙膏、洗衣粉……村民们骄傲地说,这是他们在“文明超市”换来的“奖品”,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就可以获得积分,并用积分兑换奖品。
把士村“文明超市”货物架
把士村为传承勤劳俭朴、乐于助人、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持续提升村民参与村寨治理、环境保护的积极性,特地打造“文明超市”。把村集体租金用作抵扣兑换物品的货款,初步解决“文明超市”的物品来源和运转经费问题,并以月评季兑的方式,为积分较高的村民现场颁发“示范户”挂牌。“肥皂五分,但热心无价,通过建设‘文明超市’,把士村以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生活物品的方式,深入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村民们再也不随便乱扔垃圾,而是主动起来,把房前屋后、边沟旮旯整理得干净整洁,形成了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陈平说。
夕阳为把士村的硬化路镀上金边,山歌声混着孩童的笑语在屯堡院落流淌。在这里,硬化公路与山歌小调并行延伸,民宿订单与文明积分相映生辉,志愿服务俨然已成为把士村新民俗……
编辑: 朱庭婷 责编: 王偞睿 编审: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