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非遗 传承开新】教师特辑|纸塑万象·匠心传承 :贵州美术馆土纸泥塑体验活动顺利举行

原创 | 2025-09-08 12:08

素手捻泥成万象,匠心传承映师恩。9月7日,由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主办、贵州广播电视台教育事业部承办的“【大美非遗 传承开新】教师特辑|纸塑万象·匠心传承 :贵州美术馆土纸泥塑体验活动”在(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顺利举行。在秋意初染的时节,大家一同体验了传统土纸泥塑工艺的独特魅力,以泥塑形,以手传心,将那份温暖而厚重的师恩,凝结于一件件独一无二的作品之中…… 

活动特别邀请到贵州梅子留香品牌创始人陈梅老师为大家讲解土纸泥塑的材料,历史与制作工艺,并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古代缫丝这一重要的工艺流程。通过此次的讲解分享,现场观众们了解到,优质的蚕茧可用于挑丝制扇,而次茧则成为造纸的重要原料。“没有养蚕提丝,就没有后续的造纸工艺”,陈梅老师这句话道出了传统工艺链的智慧与循环。

恰逢教师节前夕,在互动环节中陈梅老师特地与大家回顾了第一个教师节——中国第一个教师节是在1985年正式设立的,设立的这一过程体现了社会对知识的日益重视和对师道的尊重,现场观众也积极参与互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实操环节中,陈梅老师一边实操展示,一边为大家解答工艺奥秘:为什么造纸要用干花而非鲜花?因为鲜花色素易流失且变暗沉,而干花能保持色泽和形态;为什么要把纸浆融入泥浆?因为这样能增强泥土的柔韧性,制作出来的作品不易开裂,且透光性更佳,也特别适用于制作纸灯……

在陈梅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现场参与者亲手制作各具特色的土纸泥塑作品,如土纸泥塑猫、土纸泥塑花瓶、土纸泥塑碗、土纸泥塑神兽……从最初的泥土到成型的作品,每个人都全神贯注,沉浸在土纸泥塑创作的乐趣之中。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全程艺术打卡环节,馆内艺术家以传统土纸亲笔书写与教师主题相关的书法作品,一句句暖心励志的教师语录墨香犹存,吸引大量线下参与者驻足欣赏、拍照打卡,并纷纷将这份感动与敬意分享至社交平台,引发线上广泛共鸣。

本次活动通过土纸泥塑非遗技艺的深度体验,不仅让参与者亲手感受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更真切体会到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创新活力与实用价值。每位参与者都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对传统文化的新认知以及满满的成就感满意而归。

传承千年工艺,点亮现代生活。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土纸文化系列活动深受欢迎,此前通过“动静”APP这一媒体平台的传播已获得超百万余次的线上关注。未来,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将持续推出更多精彩的土纸文化体验活动,敬请期待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