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贵州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创新基地命名

图片来源:贵州省生态环境厅 | 2021-11-25 21:12

近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经过遴选核查,决定将6个地方(2个县、1个产业园、3个村)命名为2021年贵州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六个地方分别是:贵阳市花溪区、遵义市湄潭县、安顺市西秀区大坝村、毕节市黔西市化屋村、黔东南州麻江县乌卡坪生态蓝莓产业园、黔西南州兴仁市鲤鱼村。

据了解,经过资料审核、现场核查、社会公示和会议审定等严格的核查工作程序,省生态环境厅从本年度提出命名申请的9个地方中择优遴选出6个地方,将首次命名一批贵州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地方,将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筑牢生态产业转化根基,围绕自身环境特点和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银山银山”的转化路径,绿色发展成效初步显现,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本地模式和机制,长效保障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贵州代表。如花溪区全面推进“城景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探索了具有花溪特色的“公园城市·全域融合”多产业“两山”转化模式;湄潭县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以茶产业为代表的生态产业,探索出一条“荒山变茶山、茶山变金山”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麻江县乌卡坪生态蓝莓产业园厚植“生态优势”、做全“生态链条”、做强“生态经济”,全方位发展蓝莓绿色生态产业,用蓝莓串起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西秀区大坝村历经“穷山恶水—治山理水—显山露水”不懈探寻,以本地金刺梨的种植、加工、产销一体化为主导产业,趟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振兴“两山”转化之路;黔西市化屋村充分挖掘和保护本地壮美的峡谷风光,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生态旅游开发为突破口,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加快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兴仁市鲤鱼村在村级单元大胆创新实践,依托本地自然生态资源,深挖“旅游+”“文化+”“水+”等业态内涵,从“靠山靠水”到“护山护水”再到“亲山亲水”,最终收获一片好山好水。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等生态示范创建工作,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载体,是协同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适用于市、县行政区域以及具有较好基础的乡镇、村、园区、小流域等建设主体开展实践探索,是践行“两山”理念的实践平台,旨在创新探索“两山”转化的制度实践和行动实践,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模式。2017年至今,在省生态环境厅的指导下,全省已有观山湖区、花溪区、汇川区、红花岗区、仁怀市、正安县、凤冈县、习水县、绥阳县等9个县(区、市)开展创建并获得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乌当区、观山湖区、赤水市、兴义市万峰林街道、江口县太平镇等5个地方开展建设并获得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字号”荣誉招牌累计达到1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