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动起来——云岩区中小学全面开展“每天一节体育课,两小时运动”强体魄 体育工作

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 | 2025-02-28 19:58

为深入贯彻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号召,云岩区各中小学近期积极响应并全面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两小时运动”的体育工作要求,全面铺开“走出去·动起来”的课程活动安排。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深挖潜力,各学校在体育工作中亮点频现,营造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及体育活动氛围,切实提升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在推进体育工作的过程中,各学校面对场地有限的挑战,因地制宜,创新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部分学校通过合理规划校园空间,充分利用走廊、教室、操场拐角等小场地,开展了跳绳、踢毽子、室内操、跳房子等灵活多样的运动项目,确保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也能充分锻炼,强健体魄。

贵阳市环西小学构建了“时间分层、空间再造、课程赋能”的“三维体育”体系,成功破解了城中心学校运动场地不足的难题。课间15分钟的简短体能训练,不仅有效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达到了良好的锻炼效果,真正实现了“小场地、大作为”的目标。

贵阳市环西小学“三维体育”体系现场

贵阳市林木小学则推出了课间十五分钟的“走廊微运动”模式,在每个小角落设置了跳跳小屋、立定跳远、跳绳、踢毽子等活动区域,让学生们一出教室就能享受到适度的锻炼,放松身心,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

贵阳市林木小学利用走廊创设“跳跳屋”巧设运动微场景

云岩区第六小学利用操场角落丰富十五分钟课间活动

贵阳市安井学校利用教学楼下空余场地设置绕行迷宫

各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形成了“一校一特”的体育品牌,大课间活动呈现出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局面。

贵阳市第四实验小学以“人人都参与,天天有进步,悦纳不一样的自己”为体育工作目标,大课间活动除了规定的七彩阳光广播操外,还结合年级自编了武术操、韵律操、交通手语操、毽子操等,独具特色。

贵阳市第四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展示毽子操

北京市日坛中学贵阳分校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大课间,开展了室内操——学打八段锦的特色活动,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强健了学生的体魄。

北京日坛中学贵阳分校室内操——八段锦学习现场

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贵阳分校则秉承“阳光体育”理念,除了规定的七彩阳光广播操、《中小学生守则之歌》、非洲鼓、扇子舞外,各班还开展了伞操、竹竿舞、跳绳、毛毛虫、接力赛跑、旗帜舞等具有班级特色的分散活动。

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各年级特色独轮车运动项目

贵阳市第十七中学大课间跑操现场

贵阳市新东门小学大课间做广播操现场

贵阳市实验小学未来方舟分校大课间开展自创短兵操现场

各校还注重提升体育课的质量,杜绝“说教课”和“不出汗”的体育课现象,确保每节课都有足够的运动负荷。部分学校引入“快乐体育”理念,采用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

贵阳市实验小学在体育课中融入了“三大球”项目,通过篮球、足球等团队运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运动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此外,学校还通过体能测试和数据分析,精准施策,针对学生的体质短板进行强化训练,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贵阳市实验小学体育课中融入了“三大球”项目授课现场

贵阳市第十三中学则采用“双师协同+任务激励”模式,将精准教学与趣味驱动并行,有效解决了体育教师缺口难题。由体育教师主导训练,班主任协助组织,以“基础技能教学+特色活动拓展”双线推进,为学生建立任务单。对当日体育专项训练达标的学生,班主任组织开展跳长绳、打陀螺、踢毽子等特色活动,丰富体育锻炼形式,增添运动乐趣;未达标的学生则由体育教师进行专项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体育锻炼中有所收获,逐步提升身体素质。

贵阳市第十三中学“双师协同+任务激励”记录表

贵阳市第三十中学利用走廊由班主任监督开展巧练提质现场

通过以上举措的实施,云岩区各中小学在体育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还培养了他们的运动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