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之声 · 关注 | -30°C光脚攀珠峰!这段登山往事令人泪目……
吴京、张译主演的电影《攀登者》中,登山队员光脚攀登的画面让人动容。但你知道吗?这其实正是1960年,中国登山运动员屈银华和队友们攀登珠峰时的真实写照。
今天,让我们跟随屈银华之女的讲述,走近那段真实的登山往事:
“读中学的时候,觉得我父亲好像一点都不神武,走路像鸭子一样,老觉得,你看人家的爸爸都气宇轩昂地来了,我这爸爸一摇一晃、一摇一晃,就觉得好像特丢人这种感觉。”
“我们家很少在一起逛公园,很少在一起,一起去干什么。为什么呢?因为他走不长,他走路都一会儿他就累。他没有脚趾头,你想老靠那个脚掌着地,别人一推他、一碰他,他就倒……”
——中国首登珠峰登顶队员屈银华之女屈虹
小时候,屈虹并不喜欢自己的爸爸。
一方面是因为他走路的姿势一瘸一拐的,让小屈虹感觉丢人。
另一方面,是他对自己很严格,总是凶巴巴的。还有,就是父亲太忙了,很少在家,父女之间的交流也很有限。
然而,一切都在屈虹14岁那年改变了。
在屈虹初二那年,父亲屈银华去屈虹所在学校的千人讲堂里作报告,这让屈虹感觉十分自豪。
“我第一次拥有了一个闪闪发光的父亲。”屈虹说。
后来,屈虹才知道父亲的脚是在登顶珠峰时落下的残疾。
当时,屈银华脱掉了自己的鞋袜,打了赤脚。这让屈虹很不理解,尤其是父亲晚年重病缠身,都是由此引起的。
她时常抱怨说,“当年,咱不脱鞋不行吗?登个破山把自己弄成这样……”
那么问题来了,登顶珠峰时,屈银华为何要在极寒的条件下脱下鞋袜呢?其背后的故事,令人泪目……
1960年5月22日,经过前三次适应性训练,首登珠峰的中国登山队,向顶峰发起了最后的冲刺。在顺利通过了北坳和大风口这前两个难关之后,王富洲、屈银华、贡布、刘连满四名最后的冲顶队员,终于来到了传说中“鸟也飞不过去”的珠峰北坡最大的天堑:
第二台阶。
“第二台阶”是珠峰东侧山脊海拔8680米左右的一段陡峭山壁。
这是二十多米的一段峭壁,其中有五六米几乎是垂直的,手抓不住,脚蹬不上。
1924年,英国登山界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不幸遇难的,而此时,到达第二台阶的中国登山队员们,已经连续攀登了一周。
此时的登山队员们已经精疲力竭。但大本营获得消息,此时,在对面的珠峰南坡,印度登山队也在争分夺秒地冲顶,与中国登山队竞争。
此外,天气预报显示,5月24号之后珠峰的天气将会变坏,如果不抓紧这最后的天气窗口,这次举全国之力、历经三年时间准备、遭遇无数波折的首登珠峰计划,可能就将功亏一篑。
最终,大家商量决定用搭人梯的办法爬过“第二台阶”。
登山运动员的鞋底下有冰爪,那都是很长的钉子,如不脱掉,踩在队友的肩膀上,就容易扎进去。
可为何连袜子也要脱掉呢?
因为当时,屈银华穿的是毛袜子,毛线接触山上光滑的石头都不行,太滑,根本蹬不住,所以,也只好把袜子脱掉。
必须说明的是,当时在第二台阶,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左右……
“顾不了那么多了,我知道脚要受伤,肯定要受伤的。”
“非上去不可!”“党和人民花了那么大的力量,我必须把这个山头拿下来!”
屈银华如是说。
1960年5月25日凌晨,中国登山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顶的壮举,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成为首次登上珠峰的中国人!
向中国的登山英雄致敬!
内容来源:CCTV纪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