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岑巩:科技“新农具”护航种子“慧”成长

中国新闻网 | 2025-08-13 10:30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时下,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的山野间,4.23万亩水稻制种田正见证着一场由科技引发的农业变革。从制种物联网系统的实时监测,到“智慧制种”APP的广泛应用,再到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普及,这些科技手段正让传统耕作方式焕发出新活力。

近年来,岑巩县不断推广水稻制种机械化生产,积极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助力农业机械化发展,让4.23万亩制种水稻从育秧、耕田、插秧、收割、烘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除了全程机械化生产,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也成为岑巩水稻制种的新名片。岑巩县强化制种物联网系统和“智慧制种”APP深度应用。通过实时采集农情、墒情、病虫害等关键数据,实现现代种业管理“五个一”目标,推动种业管理迈入全面数字化、智能化新阶段,真正让手机成为制种农户的“新农具”。

在岑巩,制种物联网系统和“智慧制种”APP正改写着“看天吃饭”的种地老规矩。过去“旱不旱伏前都得灌、缺不缺封垄都得补”的传统习惯被打破。如今,依托制种物联网系统和“智慧制种”APP,农户通过手机APP即可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作物长势,并远程控制智能灌溉系统,铺在田间的滴灌带就像人的血管一样将水肥精准供给作物,实现细胞级补养。依托科技助力,2025年,全县4.23万亩订单制种田预计产出稻种930万余公斤,可满足930万亩稻田的用种需求,预计总产值将突破2.6亿元。

岑巩县把科技“种进”田里,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正变成指尖轻触的从容,科技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