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出——贵州作家访谈|南方X若非:写作是一束光,照见自己亦照亮他人

贵州文学院 | 2025-04-23 22:37

贵州文学院“黔出——贵州作家访谈”

(第二季)

 若非

青年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若非,穿青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员。在《人民文学》《诗刊》《北京文学》《山花》《青年文学》《文艺报》《人民日报》等发表作品若干,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十二盏微光》等作品八部。

⬆️【点击音频收听节目】👆

我的写作可以追溯到2005年。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写诗,写青春文学。
写诗大多是为了排解孤独和宣泄情绪,写小美文和青春故事则更加倾向于为窘迫的大学生活增添一份收入。
2017年,因为工作的机缘,我客居北京数月,大概是因为较长时间更远距离地远离故土,得以站在一个辽阔的国际化大都市里回望乌蒙,回望乌江边上那个小小的村子,我突然隐隐约约地触摸到了这土地的心跳——就是在某一个黄昏,从玉渊潭公园返回酒店的路上,我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情节,一瞬间,我有强烈的冲动,知道自己必须要写下它。

这些年,我日日行走在乌蒙大地上,也不断地在文学世界里,书写、描摹、观照和审视乌蒙。
——像从浩荡的乌江里,不断淘洗出圆润而饱满的石子一般,从乌蒙的过去和现在不断打捞出一个个故事。
然后,有了中短篇小说集《十二盏微光》。

《十二盏微光》里,人物各有各的困境和悲苦,也各有各的坚强与执守,他们无论遭际如何,身上总能闪现出一丝微弱的亮光。
我长久被这些人物身上的亮光感动着,并希望通过自己的书写,让更多人看见和感受到它们。

文学亦是有光的。
于我,写作便是孤身一人手执一束微光,照亮另一束微光,不断去将那些被尘封的故事和人物一一照亮。

事实上,无论是故事里的人们,还是现实中的我们,也无论是生活在莽莽乌蒙,还是其他什么地方……人要在尘世里活着,就一定会有相通的困境与喜悲。我们心里都紧守一束微光,等待另一束微光,相互照亮。
微光会彼此照亮,然后汇成火炬,燎原成星河,照亮那些寒冷和孤独的夜晚,照亮那些平凡而奔波的路人。
愿微光照亮平凡你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在所有古老的土地上。

——若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