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2-4岁最易丢!这三个方法比防走失神器更靠谱!

贵州卫视 | 2020-07-20 18:00

2岁到4岁的孩子最容易走失,当爸爸妈妈的,虽然无时无刻眼不离小孩,但是,真的有时候接个电话,看一下手机,一溜烟的孩子就不知所踪!急死你!有娃的家里谁还没几样防丢“神器”呀!

防走失包、防走失背心、防走失牵引绳。这些神器都适合一个人带孩子出门或者老人带孩子出门的情况下使用。不过,儿童安全绳未必很“安全”, 防走失还得家长“走心”。

您还记得这些新闻吗?

2018年2月24日,深圳地铁站内两名被安全绳系在一起的儿童和家长,因为车门关闭时,将未来得及下车的一名大人和儿童“留”在车内。幸运的是,当列车即将驶离时,一名家长迅速解开孩子手上的安全绳。此时,站台工作人员也按压“紧急停车”按钮迫使列车紧停。事件也造成该趟列车晚点2分多钟。

4月15日深圳地铁1号线华侨城站上演惊险一幕,一对年轻夫妇为了省心用儿童安全绳将一大一小两个孩子“捆绑”在一起,结果在站台乘车时,两个孩子却被站台门、列车车门“隔离”开,一个孩子上了车另一个却还在站台。

随着探索能力的发展,快速扩增孩子的生活经验,但同时也伴随着迷路、走丢的风险。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家长帮助孩子养成三个好习惯,预防孩子走丢。

安全训练小贴士1:别跑出爸妈的视线范围

对于孩子而言,比较难立即理解大人的想法,所以常常会跑出爸妈的视线范围,而出现短暂走丢的情形。因此,首先可以让孩子练习在安全的空间如:公园、操场等,和爸妈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就算有紧急情况,也不至于走失。请千万切记,在练习时如果孩子跑得太远,不要急急忙忙的跑去追他,而是要求孩子回来找你,这样才会有帮助。此外,也要教导孩子想换地方玩时,一定要先告知爸妈,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就不容易迷路了。

安全训练小贴士2:人多的时候要牵手

我们常会因为觉得「有危险」,所以牵着孩子的手,一来是保护孩子,二来是给予安全感。也因此,我们常常直觉对孩子说:「很危险,要牵手喔。」但是孩子就是不配合的跑掉了。其实,并不是孩子爱乱跑,而是孩子不觉得有危险。就像是在百货公司里,有很多好玩新奇的东西,加上已来过好几趟,所以根本就不觉得危险。于是,你说的话,在他小小的脑袋里就会理解成:「因为这里不危险,所以不用牵手。」下次请跟孩子说:「因为人很多,如果不牵手,爸妈会找不到你。」孩子就会愿意乖乖配合了。

安全训练小贴士3:约定好走散时碰面的地方

5岁左右的孩子,对于环境空间的察觉,已经有一定的成熟度,也开始会认路、记路。常常会觉得自己非常厉害,已经知道某个地方该怎么去,所以迫不及待的想要自己走,不愿意乖乖的听指令。因此反而是在越熟悉的地方,越容易跟爸妈走散,结果就是找不到爸妈在哪里。所以,爸妈可以在外出游玩或参加活动时,先和孩子约定好走散时碰面的地方,这样如果不小心走散了,孩子也能自己找回位置,就不会出现走丢的情况。

写在最后:孩子无不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有无穷尽的求知欲望,想要学会所有的事情,因此,四处探险也就成为孩子最喜欢的游戏之一。但是,并不是无时无刻光鼓励孩子探险就好,还要教导孩子如何避免迷路,才能让孩子真正享受探索的乐趣。最后,如果真的很不幸走失了,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在「原地等待」,不要焦躁的到处乱跑,结果反而变成跟爸妈躲猫猫,更难被找到。此外,教导孩子可以寻求警察叔叔的协助,但是不可以跟不认识的人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