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典·黔程共赏丨苗族古瓢舞,一弦一音皆故事
2025-09-22 09:40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四年一度的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是贵州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民族文艺盛会。为全面呈现我省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动静号倾力打造《民族艺典·黔程共赏》专题,邀您共赏民族文化魅力!
在贵州省黔东南丹寨县,传承着苗族独具特色的传统舞蹈——古瓢舞。作为苗族文化中的瑰宝,古瓢舞于2021年5月24日正式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瓢舞以 “古瓢琴” 领舞,这乐器苗语称 “格哈”,形似水瓢,由苗族男子用桐木制作:掏空木料做琴把,盖木面板并留音孔,插音柱后装两根牛皮弦,弓丝用棕丝制成,还会加松油增加摩擦力。虽仅两根弦,却能发出 8 个与当地苗语音调契合的音,懂苗语者听琴声便能知舞曲意。
古瓢舞起源有两说:一说《苗族古歌》记载,白枫香树枝丫一枝变芦笙、一枝变瓢琴;另一说古时有穷人买不起芦笙,用桐木、薄木板制琴替代,代代相传成了古瓢舞。
来源:丹寨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曾帅 李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