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销会上大放异彩 贵州酸汤“沸腾”百亿产业
在贵州,酸汤是经历了无数春秋而诞生的风味产物。
千百年来,贵州人以山泉、毛辣果(番茄)、辣椒与糯米为媒,在陶坛中自然发酵出酸汤,并逐步衍生出一系列丰富多样的酸汤产品,将这份贵州滋味推向全国市场。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这句话生动道出了贵州人对酸汤的深厚情感。”在2025年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南部片区)配套活动贵州“三锅演义”生态黔菜推介会上,贵州省酸汤产业协会名誉会长、“老凯俚酸汤鱼”创始人,苗族传统酸汤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丁文建说。

丁文建在贵州“三锅演义”生态黔菜推介会上发言
2025年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南部片区)上,一款名为“老凯俚非遗红油老酸汤”的产品获得现场观众的喜爱。
“我们家的酸汤采用的是丁氏苗族传统酸汤的制作技艺,2013年被认定为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龙里老凯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才渊说,这项传统技艺源于苗族祖辈的制酸智慧,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罗才渊告诉记者,丁氏苗族传统酸汤以贵州野生小番茄为原材料,使用土坛密封发酵180天而成,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酸、存酸、用酸的工艺流程。
此次大会上,罗才渊便主推以丁氏苗族传统酸汤制作技艺制作而成的产品“老凯俚非遗红油老酸汤”,希望通过一款优秀的酸汤产品赢得省内外采购商青睐。

老凯俚酸汤土坛发酵车间
“如今,酸汤已经不仅是一种贵州人民的食物,更是外地游客品味贵州、了解贵州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因此,我们的职责也发生了变化。”罗才渊说,他希望能够通过农销会向全世界采购商推介酸汤等贵州美食,进一步推广“黔货出山”,同时将贵州苗族饮食文化、制作工艺和非遗酸汤技艺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
“酸汤是贵州火锅的灵魂和代表,在贵州汤锅、干锅、烙锅三类火锅饮食版图中,以酸汤为代表的汤锅占据了半壁江山。”贵州省酸汤产业协会秘书长陈泽刚说,当前,贵州酸汤产业已进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快车道。截至2024年,全省已形成覆盖调味品、火锅底料、方便食品、预制菜等多品类的产业体系,全产业链产值近200亿元。

酸汤展台热闹非凡
目前,“亮欢寨”“老凯俚酸汤鱼”“恋味笔记”“丝恋”“贵厨”等品牌企业在省外开设门店,将酸汤带向全国。同时贵州省酸汤产业协会还在积极对接国际标准,探索通过跨境电商、海外中餐厅、川渝火锅店合作等方式,让酸汤走向东南亚、北美等市场。
区别于传统酸汤火锅,由潘小小品牌创新推出的“酸汤直接喝”饮品也在2025年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南部片区)上吸引了众多观众关注,为贵州酸汤产业注入新活力。
“我们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平台,对接渠道资源、产业资本和省外市场,实现‘贵州酸汤,全国飘香’。我们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贵州酸汤必将从一方风物走向全国餐桌,从传统美食升级为现代产业,成为中国食品工业中一张独具特色的‘红色名片’。”陈泽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