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空间·好书纪|《字说中国:汉字里的生活世界》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古汉字普及读物,全书共分十章,通过300多个古汉字的详细解说,介绍了古代的天文、地理、家庭、祭祀、战争、农业、工业、人文等,勾勒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古代生活图谱。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郭永秉在为此书所做的“序”中提出:
全书大致具有三个方面的优长:
第一是文笔清润可读。很多从事专业研究的人,长时间受到专业的规训与熏染,很难不被学术化的文风左右,加上学术专业之外的阅读少,更加重了这种习气。有些普及工作似乎是要努力表现出一种幽默轻松感,却给人以故作讨喜状的尴尬,这种窘境在本书中是没有的。这可能得益于作者平时经常从事各种写作,以及他比较广泛的兴趣与阅读范围。见识得多了,视野拓展了,手底自然容易轻快自如。2014年,陈文波曾在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过一本《汉字的味道》,介绍汉字中与饮食文化相关的内容,这本书2018年上海文化出版社曾再版,可见他这方面写作之得心应手,很受读者欢迎。
第二是专业性的保证。陈文波的本科和硕士阶段受过较为严格的文字学与古文字学训练,博士阶段正从事宋代金石文化的研究,他始终没有放下对与古文字相关的前沿知识的跟踪与阅读,而且对中国历史文化又抱有热忱和同情。因而,这本书透字见人、透字见史的尝试,就没有在学术上落空。比如谈“明”字的地方,从古文字说解穿越到李白《静夜思》、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应合了诗仙“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境,给人以方块字与方块字书写的文学作品之间的通感式启迪,是极佳的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法。
第三是图文并茂,字形准确雅观。汉语古文字非纯记音符号系统,有大量的表意成分,所以许多古代留存下来的古人生活图景,正可以与古代汉字互相印证,这是“字说中国”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举凡帛纸书画作品、铜器装饰图像、汉晋祠墓画像、考古线图,以及各类出土日用实物的照片,在书中大量呈现,读者也因此将获得文字之外的各种古代文物知识。这方面的资料当然不胜枚举,但是举得贴切、妥当也并不容易,看得出来作者花了相当的心思。全书的主体,即古今汉字的呈现形式,尤其值得一提。
从文波撰写《汉字的味道》开始,就发挥他作为书家的特长,坚持所有引用字形皆由自己手摹,这个特色又被保留到本书当中,是很值得称赏的。手摹的古文字,比起一般的拓本、照片字形来得清晰,而且高水平的摹写,既能得原作神采,又具书家本身风致。陈文波对字形的体会比较深入,又有一定的书法造诣,书中临摹的各时代字形,几乎都是准确可信的。有志于练习书法的年轻学子,甚至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上佳的通贯性的汉字字帖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