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参阅信息丨贵州资本市场发展参阅信息(2025年第15期 总第391期)
一、《证券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规范中介机构收费行为 促进投行高质量执业》。文章指出,《国务院关于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的规定》进一步加强对中介机构收费等相关行为的监管,也为券商投行执业的独立性与规范性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对券商投行展业行为的规范效应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实施分类监管。这既有利于券商投行提升展业的积极性,又能够提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从实际执业层面分析,《规定》明确券商从事保荐业务可以按照工作进度分阶段收取服务费用。对于承销业务,《规定》提出券商从事承销业务不得按照发行规模递增收费比例,这将推动券商在投行项目筛选、承销过程中,更加注重项目的整体质量与长期发展前景。
二是明确中介机构收费标准,构建健康竞争生态。《规定》要求,发行人应当在招股说明书或其他文件中详细披露中介服务收费标准、金额以及发行人付费安排等。这一举措的核心目的在于削弱乃至打破中介机构与发行人之间可能存在的过度利益绑定,以此强化中介机构的独立性与执业规范性,确保其在提供服务时能够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从而更有效地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三是推动中介机构保持执业独立性,真正发挥“看门人”作用,稳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规定》明确地方各级政府不得以上市结果作为条件,给予发行人或者中介机构奖励。
总体来看,《规定》的发布不仅进一步规范了中介机构收费等相关行为,更致力于培养一批独立、客观、公正、规范的中介机构。长远来看,这将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与北交所坚持一体发展,新三板吸引力持续增强。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19日,2025年以来新增14家挂牌公司,2024年共有350家公司登陆新三板。北交所与新三板一体发展保持良好态势,2025年以来,近20家新三板公司宣布启动在北交所上市的辅导工作。北交所上市后备力量充足。在上述350家公司中,“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72家,占比77.7%。
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北交所与新三板坚持一体发展,且制度包容性强。随着北交所市场改革效应逐步显现,不少优质企业涌向新三板,且向上发展目标明确。在上述2024年挂牌的350家公司中,大量公司处于上市辅导阶段。20家公司在2024年12月向北交所递交IPO申请并获得受理。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更多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新三板市场将持续保持活跃。
三、多措并举提升期权市场的产业“磁吸力”,企业利用期权管理价格风险热情持续升温。据《期货日报》报道,2024年,大商所全年期权日均持仓量257.36万手,同比增加17%;参与期权交易的产业客户数接近3000个,同比提高32%;产业客户日均持仓占比同比提高了4.43个百分点,均创历年新高。这组数字的背后,是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实体企业用期权管理价格风险的热情持续升温。随着期权功能作用的显现和市场接受度的提升,更多企业综合利用期货、期权等多元避险工具和策略,打出精细化风险管理“组合拳”。
市场人士表示,一方面,已上市期权的产业参与度进一步提高,市场流动性和结构也发生了稳中向好的新变化。另一方面,鸡蛋、玉米淀粉、生猪、原木4个新期权相继上市,主要农产品、能源化工品种实现了期货、期权全覆盖。产业参与度的提升和新品种新工具相继上市,共同带动了2024年大商所期权市场“量质齐增”。
期权持仓增量的背后,是相关产业企业对期权工具理解和认识不断深化,开展精细化风险管理的积极性日渐高涨。中粮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以往的被动应对风险,转为如今的主动出击、精细化管理风险,很多企业甄选精细化套保方案,灵活运用各类期权策略优化采购成本、销售定价及库存管理,为实现长远稳健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大商所表示,下一步,将聚焦提升产业参与度这一目标,在维护期权市场安全平稳运行的基础上,贴近产业需求完善合约规则和市场政策,不断提升市场运行质效、丰富期权产品体系、促进功能发挥,深化多层次产融结合,同时加大期权工具投教和宣传力度,引导更多实体企业利用好期货、期权工具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四、上海未来产业基金率先响应,不再强制要求子基金必须在沪注册。据《证券时报》报道,按照《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及的鼓励取消注册地限制等条款,上海未来产业基金率先响应。近日,作为上海未来产业基金的管理人,上海未来启点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宣布,面向社会公开遴选子基金管理机构。申报指南显示,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在子基金设立方面,不再“一刀切”要求注册在上海。《指导意见》还指出,优化政府出资比例调整机制,鼓励降低或取消返投比例。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在申报指南中也未提及具体的返投比例,取而代之的是“投资策略”和“投资阶段要求”。申报指南显示,子基金需具有明确的投资策略,投资方向符合上海市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和导向,有侧重的赛道及明确的项目储备;鼓励子基金投资处于概念验证、研究成果小试中试、科技企业初创阶段的未来产业领域硬科技项目。
市场人士表示,标杆城市和项目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尤为重要,过去一段时间,创业公司以及市场化GP(管理合伙人)时常困于国资资金标配的“基金招商”“GP返投”等前置条件中,特别是个别地方政府基金要求政府出资进度和返投进度同步进行,也成了压在市场化GP身上的大山。《指导意见》放松基金注册地限制、返投比例等措施,为市场化GP提供了更广阔、更优质、更灵活的生存空间。
转载声明:
本栏目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来源贵州资本市场;本栏目发布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本栏目的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本栏目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本栏目信息引发的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