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搜的“6亿岁海绵宝宝”为何在贵州被发现?动静对话古生物研究员
央视视频
近日,央视播出的一档纪录片讲述了古生物研究员殷宗军用8年时间在贵州瓮安发现了6亿年前的始杯海绵化石的故事,这一发现意味着贵州可能是地球上最早出现动物的地方。昨晚(8月23号),#贵州发现6亿岁的海绵宝宝#这一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
网络热搜截图
6亿年前的始杯海绵化石为何会在贵州出现?研究员是如何在成吨的沙砾中找寻到化石的?这些在大众看来枯燥且“大海捞针”的工作原动力是什么?今天,动静记者和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研究所研究员殷宗军聊了聊。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研究所研究员殷宗军 (右一)
图片由殷宗军提供
殷宗军告诉记者,贵州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化石记录非常多,被业界称为“古生物王国”。距今7亿年左右到5亿年之间,在贵州瓮安都有连续的地质记录。
图片来源于央视视频截图
“动物起源的时间恰好就在这个时间窗口内,瓮安的磷块岩等就非常适合保存化石,而且保存质量非常精美,能把细胞结构和细胞里面的亚细胞结构,比如细胞核这些东西都保存下来。所以从全球角度来讲,这个时间窗口内,瓮安生物群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记录窗口,我们称之为‘特异埋藏的窗口’。”殷宗军说。
含有化石的磷质白云岩(瓮安生物群)
图片由殷宗军提供
据殷宗军介绍,瓮安生物群距今6.1亿年左右,它像一个窗口,能够窥见6.1亿年前整个海洋生物圈的一部分究竟是什么样子。这里面有一部分跟动物相关,有些可能是动物的近亲,有些可能是在从单细胞演化成动物过程中。殷宗军说,他们找到的贵州始杯海绵化石被认为是最早的动物化石记录之一。
“所有的动物肯定是有一个‘共同祖先’的,然后进行演化。那么始杯海绵是我们目前能够找到的化石里面最接近这个‘共同祖先的’。随着探索的不断推进,也有可能以后会发现比始杯海绵更早更接近动物祖先的化石。”殷宗军说。
视频由殷宗军提供
殷宗军将古生物研究工作形容像拆“盲盒”,把大自然用化石写就的“无字天书”翻译给公众。从2007年到2015年,殷宗军用8年时间在成吨沙子中发现6亿年前的海绵化石。而化石的体积非常小,研究员寻找化石的过程就像“大海捞针”。
“没有现成的机器自动筛选。我们必须手动在显微镜下去挑选。我们在不同的层位和地点去采样,然后在实验室通过化学的方法把石头融化了,化石就被释放出来,晾干后去显微镜下观察,把化石精细到微米纳米的尺度,这样从结构到成分我们都能够把它们研究很透,识别里面的地质学、生物学等信息,最后研究出化石到底属于一个什么生物,它在生物演化历史上又有什么作用和意义。”殷宗军说。
我们为什么在这里?我们究竟从何而来?我们将要去往何处?殷宗军告诉记者,这些有着哲学思辨的灵魂发问,或许是他不断在该领域探索的原动力。殷宗军认为,千百年来,人类对自我和自然的认知从远古神话到自然科学分析,目的就是要揭开故事背后所有细节的全貌,解答谜题。
“其实我们乐见这样的科普能够上热搜,为广大群众所知,感兴趣。这样可以潜移默化的传递有价值信息,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份对未知探索的事业中。”殷宗军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