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苏东坡赞美过的儋州调声是一种什么调?丨声音里的中国

央视新闻 | 2022-07-29 14:22

2020年,武汉方舱医院里儋州援鄂人员里表演的一波调声歌舞《九点半》视频飘红网络。尾指相勾的明快舞步配合着跳跃欢快的旋律,一首调声鼓舞了方舱里的隔离病人,也感动了方舱外无数国人的心。

走红女生调声清唱)我很小的时候听我奶奶她们“调”过,我很喜欢。

千人调声唱丰收农民歌舞庆中秋活动现场

儋州调声,作为一个名词归档了一类发源于琼州海峡的灿烂音乐文化。但在海南儋州,它又成为了一个动词,儋州人会在每一个值得纪念或是庆祝的日子去调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唐宝山:夜问花色思不尽,坐伴月怀丹桂根。兔子望月哥望侬,有情人望有情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儋州调声代表性传承人——唐宝山

儋州自古称歌海,山歌催得百花开,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地处海南西北的儋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武帝年间建置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儋州调声由儋州山歌脱胎而来,但它又突破了山歌固有的演唱形式,可歌可舞。儋州调声山歌协会会长符赐钱说,儋州调声是每一个儋州人心中永远的乡愁。

儋州那大风景

符赐钱:唐老师唱这首调声就属于儋州民国时期的一首民间流传比较广泛的调声,他这个情歌唱的什么呢?夜间晚上花色思不尽,年轻的人在晚上看夜花他就思念浓浓,所以他说夜间花色思不尽,作伴月怀丹桂根,一边看花一边看丹桂,想这个丹桂。

海南儋州千年古盐田风景

儋州调声有非常强的地域风格,是仅流传于海南儋州一地的传统民间艺术。符锡钱说,儋州调声只有用儋州当地方言才能唱出味道,而儋州方言的形成来自于历史上各个时期大规模的移民迁徙活动。

符赐钱:从汉朝的时候开始,当时的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移民陆续迁入儋州,他们的语言受到了当地土著方言和其他语言的影响,逐渐融合变成一种独特的方言,这就是“与高人、梧人言通”、“声调颇异”的儋州话。

苏东坡在儋州的塑像

自古以来,凡是有儋州人生活的地方,就能听到儋州调声这种优美的音乐。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谪居儋州时,曾用“蛮唱与黎歌,余音犹杳杳”这样的诗句赞美形容他所听到的儋州调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唐宝山说,如今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将这份文化瑰宝一代代地传播下去。

儋州松涛水库风景俯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唐宝山:我从16岁就开始唱调声,今年已经73岁了。现在我收集200多首原生态的调声曲目,因为这些曲目多年来都是口口相传的。把这些原生态的调声写成书,留给后来人吧。

木棠镇万人调声闹新春现场

如今,调声已经走进儋州人的日常生活中,走进中小学生们的课堂里。一个扎根在海南儋州土壤中的古老民歌乐种,就这样以一种写意的姿态播撒出它的种子,毫无障碍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中,开出别样的花朵。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武俊山 李谦

记者丨韩雪 朱永 陈贻涛 孙赢男 阮荣斌

播讲丨姚科

制作丨单丹丹

新媒体编辑丨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