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热浪鏖战酷暑
引子:列车在蜿蜒盘旋的苗岭侗乡奔驰,透过车窗,在连绵起伏的大山深处,随处可见铁道线上,身穿橙色、黄色马甲的人。他们脚踏热浪鏖战酷暑,虽然身份普通、岗位平凡,但却拥有着共同的精神:一份对工作的热爱,初心不改,勇担使命,拼搏奉献,保障畅通。他们没有取得让人瞩目的成绩,亦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和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但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的辛勤耕耘,默默付出,才有了山区铁路安全畅通的稳定局面。今天,让我们走进这群人,走进铁路工务人的生活。
“拼命三郎”王润飞
他是职工眼中的“拼命三郎”。今年34岁的王润飞现在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凯里工务段线路技术科长。
入路十年来,从一名线路工到技术人员,从技术人员到副主任再到主任、科长,在摸爬滚打中成长,用实干守护山区普速铁路安全。
2021年7月,王润飞成为全段最年轻的车间主任,他所在的凯里线路车间承担着129.5公里线路、116组道岔的维修养护任务,管内有多条专用线,列车开行量多、运量大,设备养护及维修压力大、困难多。面对繁杂维修养护任务,他没有退缩,打起十二分精神全心投身到设备整治中,再苦再累也从不言放弃,甚至吃住都在车间,潜心做好设备整治各项工作。
谈起工作,王润飞总是神采奕奕,总能侃侃而谈。闲暇之余,他不忘关爱职工,做好思想工作。“每当看到工区的新入路职工,我就会想到刚上班时候的自己,他们在生活上需要帮助,在业务上更需要提升。”王润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主动承担起“传帮带”的职责,全年与青工谈心80人次,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想方设法加以解决。
王润飞带头抓安全促生产,带领职工起早贪黑忙碌在现场,凭借着耐心、忠心、苦干、实干,车间设备质量得到稳步提升。他开设了“业务课堂”,利用下班时间为职工上业务课人。王润飞的尽职尽责受到青工的好评,也被亲切地称为“大飞哥”。
王润飞在工作中率先垂范,夜班作业结后,职工们回到宿舍休息了,还要继续翻台账,看库房,查看机械设备,不放过一处细节。在的示范引领下,青工们规范了作业流程和作业习惯,逐步实现了标准化作业、标准化岗位,他所在的车间2022年被评为段标准化车间。
把汗水洒在一线,王润飞从管理和技术上找问题、查漏洞,并及时解决。夜间“天窗”,他带领职工为每一节钢轨、每一根枕木、每一颗螺栓“望闻问切、对症下药”。
“工务工作看起来是个粗活,但其实很细致。列车跑在轨道上,容不得半点马虎。”王润飞如是说。
“蜘蛛侠客”危石工
贵定危石工区肩负着沪昆铁路贵州境内凯里工务段水山坡至龙里上下行171.03公里,199座山头,危石780处的搜山扫危工作。危石工们每天身穿黄马甲,背着工具包,行走在乱草危石、悬崖峭壁之间……
每到一处,“兵头将尾”周洪刚先要细察山头上的活石、危石,并做好记录。长时间的搜山扫危工作,让他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每一块石头的变化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危石工最怕落石、塌方,一旦出现险情,必须第一时间赶赴及时处理。”他说,一旦落石滚落或淹没铁道线,轻则影响列车运行,重则造成列车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检查处理危岩、孤石,是最危险的作业项目,稍不留神就可能发生意外,每次作业前,周洪刚都会对危石工进行安全提醒。在陡峭的作业现场,他带头抡起八磅锤敲击风化落石,粉碎后再用撬棍借力,让落石分散滚落,全部掉入工区安设的安全网内。危石工说:“工区管内山势陡峭,地势险要,土质松软,风化落石时有发生。虽然很少有人上山,但是植物生长茂盛,常有小动物出没,同样存在落石风险。当前,正是防洪时节,更得加倍小心。”
危石工是确保安全的“蜘蛛侠客”。他们在山区铁路生产一线,在没有硝烟的防洪主战场,冒着酷暑,挥汗洒雨,一如既往坚守在岗位上迎接防洪大考,用责任和奉献,为山区普速铁路防洪工作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祁探长”其人其事
“我们负责的这一区段铁路钢轨焊缝探伤,一定要牢记判伤标准,认真探查、仔细校对,不放过任何一处伤损……”祁天一边仔细检查着钢轨焊缝,一边对工友们如是说。
33岁的祁天,是凯里工务段凯里普轨焊缝探伤一工区工长。在现场上,遇到钢轨疑似伤损,他都按照“手摸,尺量,镜照,双机校对”原则,大胆预判,细心求证,不盲目错判和漏判,做到精准定位定量,达到重伤标准的决不放过。因业务精湛,被工友们称为“祁探长”,所在工区每年完成6000余头焊缝探伤任务。
“每次踏上了为钢轨‘巡诊’的征程,一打开探伤的仪器,钢轨病害就会得到及时的发现。走遍根根枕木,数尽颗颗道钉,我们脚下的路越走越远,安全的基础就会越筑越牢。”随着一台台仪器在钢轨上发出的最美和声,祁天的心系在了大山里,系在了两根冰凉的钢轨上。“灵敏度还需要调高一点,调整一下水流,走慢一些,仔细看好波形。”祁天一路不厌其烦地叮嘱着执机手。“嘟……嗒嗒……”,探伤仪突然发出响亮的报警声,祁天和执机手立即警觉起来,熟练地用另外一台普轨探伤仪复探,再用多功能探伤仪复核,最终作出精确判定。
在区间探伤作业时,有时吃不上饭,喝不上水,祁天和工友们没有一句怨言。作为一名探伤班长,他时刻以身作则,苦活累活抢着干,特别是在车间组织的每月技术比武中,多次取得第一名。他虚心好学,遇到不常见的波形及时与工友们一起探讨分析,围绕提高安全、探伤作业质量,共同创建了党内品牌“五指探伤”作业法,提高了探伤作业精准度。用他的话说:“万无一失就得更较真!”酷暑时节,工区周期内未发生过一起责任漏检及断轨。保质保量完成了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计划任务,未发生一起安全“红线”和C类以上违章违纪。
“他把心扑在工作上,想得最多的是工作,照顾最少的是家人。”妻子对工友念叨。祁天深知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好父亲、好丈夫的职责,但值得骄傲的是,他用自己的拳拳爱路之心换来了段、车间领导和职工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他用敬业精神赢得了干部职工的称赞和尊重。
“当一天工长、带一方安全、建一方文明,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为山区铁路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这是祁天的不二选择,每一滴汗水的流淌,每一个伤损焊缝的检出,都化为护航山区铁路安全的“平安符”,那些技能竞赛名次,各种荣誉称号或许正是他认真履职换取的最美的“奖章”。
通讯员:叶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