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之夜,为大型杂技剧《脊梁》喝彩
10月12日,大型杂技剧《脊梁》在铜仁市万山区委党校大礼堂拉开帷幕。
这场融合了杂技精华与贵州情怀的艺术盛宴,让铜仁观众在惊险与感动中,读懂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密码。作为全国首部桥梁题材杂技剧,《脊梁》以贵州交通建设史诗为蓝本,用“技”与“剧”的深度融合讲述动人故事。剧中,主人公关东方传承父亲“老满”的夙愿带领乡亲修路的主线,与他和白小云的情感副线交织推进,通过“梦出腊子崖”“勇跨乱风谷”等七个章节层层展开。当演员在九宫格脚手架上完成整齐划一的高难度动作,阳刚之气充盈舞台,恰如铜仁山间修路架桥的建设者们不屈的身影。
多种杂技技巧在剧中不再是孤立的炫技,而是为剧情量身定制的叙事语言。 最令人动容的是剧中无处不在的精神传承与情感共鸣。4次出现的腰带串联起亲情、爱情与大爱,从先辈的嘱托到建设者的坚守,恰如铜仁从闭塞山寨到路网纵横的变迁见证。
作为“黔山贵水总是情”多彩贵州优秀剧目巡演,《脊梁》铜仁站的演出既是艺术的交流,更是精神的对话。该剧将“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艺术呈现。
铜仁市文化馆戏剧编导樊静观看后说到:“今天看了杂技剧《脊梁》太震撼了,它把无数建桥人的故事细细编织,让默默坚守的平凡身影在舞台上绽放出不平凡的光芒。每个动作藏着韧劲,每段故事连着执着——原来平凡的坚守本身就是最动人的英雄主义。用“小人物”的奋斗史诠释“大精神”。一条传承的腰带,串起两代人的筑路夙愿,是使命的接力,更是情感的纽带。”
观众杨先生观演后说到:“该剧完全颠覆了印象中我对杂技的认知。剧中对杂技技巧的创新运用令人叹服,具有惊心动魄的视觉张力,又有打动人心的情感内核,是一部结合多维度艺术创新的佳作,希望更多这样的艺术精品呈现给更多的观众,让观众感受杂技艺术的魅力。”
演出期间,观众不由自主地为演员的精彩表演鼓掌。整场演出落幕时,掌声经久不息。杂技剧《脊梁》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证明,“脊梁”是有形的力量,是无数人用汗水与坚持筑起的支撑;更是无形的精神,是融入血脉的责任与担当。它不仅带来了视觉与感官的双重震撼,更给予观众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们读懂每一份坚守的价值,也让“挺直脊梁、勇担使命”的信念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