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奏国乐 古风古韵新表达

北京青年报 | 2023-02-22 14:11

继2月12日“宝藏国乐”室内乐音乐会上激情呈现《满江红》首演之后,中央民族乐团女子室内乐组合“俪人行”和男子室内乐组合“青衫渡”于2月19日上午再度登台国家大剧院,上演了“国乐云韶系列”“俪人青衫踏歌行”中央民族乐团室内乐音乐会。一周两次登台国家大剧院,并且演出现场座无虚席、掌声四起,足见这两支年轻国乐组合的受欢迎程度。

作为中央民族乐团推动民族音乐小型化、多样化、创新性发展的成果,“俪人行”于2021年成立,以一曲《踏歌行》迅速走红,男子室内乐组合“青衫渡”于2022年成立,一曲重新编配的《光明行》让观众眼前一亮。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是男子的象征,‘俪人行’的灵感来自五代时期的白石彩绘散乐浮雕,‘俪人’是很多漂亮的女孩子。”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表示,如今国乐越来越受年轻人欢迎,民乐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古风古韵是这两个组合鲜明的文化标识,他们的表演正是一种年轻化表达。

组合更灵活 像变形金刚

虽然跟大乐队比,人数较少,但“俪人行”与“青衫渡”的现场感染力却一点也不逊色。丁晓逵表示,《信天游》《梅边四梦》这类曲目,只需要几个人就完全能够撑满整个场子;《敦煌》《射雕英雄传》这样气势恢宏的作品,20个人合起来演奏的效果就比10个人要好很多。“我们这两个小组就像变形金刚,分开都是战斗力十足的机器人,合到一起威力更大。”

曲目更个性 量身去打造

“国乐的一些经典曲目,作品很经典,但是观众的年龄层比较老,一般喜欢听和能听得懂的至少是50岁以上。这些年龄层的观众到音乐厅去欣赏的时间和机会很有限。近年来国乐有很多新颖的形式,反而能够吸引到年轻人。所以我们在曲目的选择上兼顾了各个年龄层,对于国乐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丁晓逵说。

2月12日的音乐会上,既有相对传统的《雨打芭蕉》《花好月圆》这样的经典曲目,又有极富感染力的炸场曲目《信天游》,当然也不乏专为“青衫渡”量身打造、全新创作的室内乐《满江红》的首演。

团员更默契 即兴表演多

作为成立不足三年的新组合,“俪人行”和“青衫渡”是两个年轻的乐团,但团员之间的熟悉和默契程度却很高,《信天游》中,丁晓逵、朱承梓、衣钰良三位演奏家即兴表演,默契的配合迎来全场的掌声。

在丁晓逵看来,演出的默契,尤其是即兴表演的默契是建立在长时间打磨和对彼此了解的基础上的,“我们青年的小组要想去搞即兴,还需要更大的默契,还需要更多的配合和排练。这一拨人要非常的熟,对于每个乐器的音色,每个人的演奏手法,每个人的音乐理念都互相深知,而且都会对于音乐的变化很敏感,才能做出来即兴。”

如今国潮、国乐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丁晓逵认为,青年演奏家和团体在民乐的推广上也有着先天优势,“青年演奏家接触新事物快,发现新事物也快,新的想法也多,但是不稳定。就像一个新的产品上市,它肯定是需要几年的适应期或者是观察期,但是年轻人充满干劲、吃苦耐劳,这种新鲜的血液是非常珍贵的。”

丁晓逵认为,如何传承和发展民乐是民乐演奏家的职责所在,“怎样不让民乐被这个时代淹没掉、淘汰掉,就需要我们中青年,甚至是青年、少年一代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在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不断打磨经典作品,通过演奏传统的东西,汲取新的营养,通过注入新的血液,推出与时代相结合的作品,让它更加的充实,让更多的人喜欢。我们不期待所有人都去学民乐,但我们希望大家一说起民乐都为之自豪。”

(内容源自北京青年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