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面积全国第三、全省第一,修文猕猴桃好吃背后的科技与狠活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贵州修文县猕猴桃种植面积16.7万亩,位居全国第三、全省第一。以猕猴桃为农业主导产业,当地聚焦技术推广、人才支持、智慧管理等环节,持续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8月是猕猴桃果园管理的重点时节。在贵阳市修文县龙场街道猕猴桃示范园,果园负责人龙辉正在对猕猴桃的果实、叶片进行修剪管理。他介绍,果园总面积200亩,今年总产量预计能达到80万斤,成熟期在国庆节左右。
近年来,修文县与省农科院合作,推广了10项猕猴桃产业的示范技术。龙辉就在专家的指导下将树干环剥、高效液体授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应用在了自家果园。“5月份授粉期间采用了液体授粉技术,一个工人可以授到十几亩地,以前用棉签、毛笔等工具进行人工授粉,一亩地要用3到4个工人。”龙辉说。
国家体系猕猴桃贵阳综合试验站站长省农科院果树所研究员唐冬梅向记者介绍了树干环剥技术的原理,“通过树干环剥,把树干的韧皮割断以后,光合作用产生的养分不向下输送了,只保存在切口以上的部分,集中供应给果实。可以提高果实含糖量,促进果实发育,和不环割的相比产量可以提升5%到10%。”
目前,修文县累计引进36名省市科研专家,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当地还携手高校打造猕猴桃智慧果园。位于久长街道的一处500亩果园,将在今年9月完成4套数字化监管设备的安装建设。
“通过前端监控,可以实时掌握猕猴桃的生长状况、土壤湿度环境等数据。”贵州大学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万潇阳说,“如果在生长中出现病害,可以由大数据平台根据采集数据,推出具体的施药步骤和施药流程,进行全生长周期的防控。”
丰富的品种资源储备,是开展猕猴桃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的基础。通过整合省内科研院所资源,修文县还建成了贵州省猕猴桃种质资源圃200亩,引进优良品种138个、保存野生资源25份、筛选优良株系22株。
国家体系猕猴桃贵阳综合试验站站长、省农科院果树所研究员 唐冬梅
国家体系猕猴桃贵阳综合试验站站长、省农科院果树所研究员唐冬梅介绍,利用种植资源圃,可以把猕猴桃资源进行嫁接、定植,实地保存,随后进一步筛选其中的抗病、丰产等优异性状,作为品种改良的亲本材料进行利用。
据了解,2023年,修文猕猴桃鲜果产量突破10万吨,实现品牌价值约30亿元,培育产品品牌30个以上。去年,经农业农村部评估,修文县入列首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修文县农业农村局果业中心副主任 吴素芳
修文县农业农村局果业中心副主任吴素芳表示,下一步,修文县将持续加强与贵州省农科院的合作和交流,围绕该县的猕猴桃产业、蔬菜产业和生猪产业“一主两辅”,找准产业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解决更多的技术难题,巩固提升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培养更多的产业发展实用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现代化。
修文融媒 姜继恒 查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