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空间·人物志|郑渊洁:童年的味道,无从替代

贵州广播电视台故事之声 | 2022-07-16 21:39

一 

他是童话大王,36年间,写了两千万字,出版童书311本,《童话大王》总销量超2亿。他创造了711个IP,皮皮鲁和鲁西西成为童话明星,舒克和贝塔改变了中国少年对老鼠的印象。2008年,他参加东方卫视直播,为山区的孩子募捐,他对着镜头说:“如果你们小时候看过皮皮鲁和鲁西西,请你现在拿起手机,帮助这些孩子”。现场数据开始疯涨,此后3个月后,他和节目组募到5亿善款,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此向他颁发“特殊贡献奖”。 

九十年代,全国小读者邮给他的信太多,以至于北京邮政局专门给他开设“北京7801信箱”。他每周要去数次,用麻袋驮信而回,最后雇了4个助理看信,转告要点,仍然看不过来。那些牛皮信封汇成的真实流量,最终填满房间,他舍不得扔掉,在京郊买了间房,专门放信,最终共买了十套。

最近两年,他最新身份是“有问必答的郑爷爷”。年轻人问题无所不包,有人问:“郑爷爷,我不想结婚。”,他回“这是民法典赋予你的权利。”

二 

和王朔姜文一样,郑渊洁也在部队大院长大。他话少自卑,没有伙伴,常和自己的大拇指说话。小学时,他被老师罚站,当着全班说100遍“郑渊洁没有出息”,他边说边掐手指,掐出血印。 

很多年后,他还会做那天的梦。他最终被学校退学,游荡几年后,15岁入伍,去福州服役5年。新兵闷罐车内,他随身带了本《爱迪生传》,读到爱迪生被老师勒令退学,他放声大哭。

他的理想是当飞行员,但天空与他无缘。他的任务是维修战斗机,带他的师傅姓舒,最后成为舒克的灵感来源。复员后,他在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当工人,负责看管水泵,每天工作不过是按红绿两个按钮。 他写了近百首诗,投稿全国各地,皆石沉大海。  

1981年春节返乡火车上,他想出皮皮鲁,然而写出后并未成名。两年后,他决定一个人写一本期刊,参考版税制和主办方分成。他在家自己模拟,做了手抄本杂志,用儿子的涂鸦当插图,越看越得意。四处推销后,最终山西团委半信半疑决定试试,提出签约2年,郑渊洁说,后面再加个零。 

《童话大王》创刊号销量13万,三年后单期销量破百万,无数少年跟着他的笔锋上天入地。那些主人公不盲信,不盲从,不逢迎作戏,永怀好奇探索世界。

九十年代,郑渊洁迁居北京良乡,后来搬到更远的房山十渡。山水寂寥,犬声相伴,他过了许久隐士般的生活。 

童话大王停刊消息传出后,杂志第四季合集快速卖断货,买者多为八零后,那些书中的词句,读来已不惊艳,甚至带着幼稚和粗糙,然而里面童年的味道,无从替代。 

文本参考:摩登中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