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的传媒力量·桐梓行 | 通往幸福的“花海之路”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了乡村振兴的热潮。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杉坪村,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也是乡村振兴的助力者。
杉坪村俯瞰图
衫坪村里的“十星级幸福家庭”
炎炎夏日,三个小朋友来到一个小卖部,左挑挑、右捡捡,仔细地挑选着冰柜里的雪糕。当他们挑选了三支看起来包装精美、平时不常见的雪糕,问起价格时,“三块钱”的报价让他们有些惊讶,买到一支物美价廉的雪糕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这是桐梓县杉坪村村民犹阿姨的小卖部。犹阿姨说,小卖部已经开了十余年了,现在他们家已被杉坪村计划生育协会评为“十星级幸福家庭”。
十星级幸福家庭
自从2014年,桐梓县以打造“黔北第一村国家4A级景区”为目标建设以来,犹阿姨一家积极响应号召,将自己家的土地承包出去,通过土地流转资金、景区务工、农产品销售等渠道,他们家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因此获得了“致富能手”的称号。而作为经营了十余年的老店,犹阿姨认为,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诚信,即使小卖部附近就是景区,她也从未涨价,这也是她家被赋予“诚信经营”荣誉的秘诀之一。至于获得“邻里和睦”荣誉的秘诀,那必然是热情好客。
黄婆婆、犹阿姨一家
烈日当下,犹阿姨总会邀请顾客在店门口的柳树下乘凉。顾客们坐在树荫中吃着冰凉的雪糕,和犹阿姨及其家人随意聊天打趣,一片和谐的景象。
许是听着聊天勾起了兴趣,坐在一旁的黄婆婆也开始健谈起来——这是犹阿姨的母亲。黄婆婆望着家门口的水泥路,聊起了曾经……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蜕变之路
2014年的杉坪村,人均年收入只有45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303户,1047人,村集体经济负债10万元,是国家扶贫开发二类重点村。而到了2019年,仅仅只用了五年时间,人均年收入增加到了17800元,贫困户全部清零,村集体经济突破650万元,成为贵州第一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究竟是什么,让这个深度贫困的山村蜕变成生活富裕的国家4A级景区的呢?
2014年至2022年桐梓县GDP变化
“那个时候还是包产到户,我们家门口这条路全是泥巴,又陡,根本不好走。”经历过修路的黄婆婆回忆道。在七八十年代的杉坪村,几个村民翻越一座陡峭崎岖山头,太阳炙烤着大地,豆大的汗珠将他们的粗布麻衣浸湿,脚底也被粗糙的鞋底磨出几个水泡和茧,脸上的汗水像断了线的珍珠项链,不住地往下掉。不小心在搬运泥沙过程中摔一跤,在修缮马路过程中受点伤,也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了。
这条泥泞的道路,阻碍了村里人往外走,也阻碍了外面的人向里走。据黄婆婆回忆,曾经有两个来自重庆的生意人,想来杉坪村考察一下情况,或许是想在这里投资,但是那天刚好下雨,他们要从火车的轨道那边爬上来,但火车轨道已经生锈,上面全是雨滴混杂着泥巴,整个道路滑溜溜的,若是坚持往上走,风险非常大,稍不注意便会摔个“狗啃泥”,甚至是掉下悬崖,村子里也偶有这样的情况。于是,他们决定不去了,嘴里说着以后再来,但至今未见踪影。
黄婆婆正在接受采访
杉坪村西部地势较低,北部以平缓山地和深切河谷地为主,海拔1550-1750米之间,平均海拔1600米,属乌蒙山喀斯特地形。因交通不便,在当时是出了名的贫困村,村民们没有钱,只能自己想办法修路。物力不够,便去对面山头挖泥搬土;人力不够,便在村子召集村民轮班修路;财力不够,便每家每户省吃俭用。村民们都要每日轮班去对面的山头挖土挖沙,再背回这个山头,将土填在地上。他们就像愚公移山一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但偏偏是这股子韧劲,让他们通过七八年的团结协作,并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最终将原本的土路修缮成了水泥路,完成了这个奇迹。
当年杉坪村修路,家家户户都出人出力出钱,黄婆婆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她云淡风轻地概括了修路的感受:“很累,也很不容易,但是做奉献嘛,值!”黄婆婆说到这里,眉眼弯弯,就连眼角挤在一起的皱纹都在诉说着她的自豪。
施工队正在杉平村修路
“以前我们村,就是几个烂坡坡。”据杉坪村的村民说,当时老百姓要去街上卖菜,因为道路泥泞,得准备两双鞋,一双走路穿,一双等到了街上再换。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小孩上学遇到下雨天不得不走泥泞路,容易摔跤。
而如今的杉坪村交通便利,从县城到杉坪村路程只要7公里,且全是公路。火车、高铁、高速公路,都已经修建完毕。据杉坪花海景区的缪华丽女士介绍:“G75兰海高速、川黔铁路、210国道这些交通要道现在已经可以通往咱们这儿了。重庆的高铁一个小时就可以到,从贵阳下来也是一个多小时的动车就可以到这里,遵义下来的话二十几分钟就可以到。”
桐梓县90年代与2018年的交通工具对比
要想富,先修路。2014年后,杉坪村铺设油路27公里,硬化通村、通组和连户公路44.2公里。全村100%农户通硬化路,95%农户通入户公路。路通了,景区建设起来,游客就来了。2020年,全村共发展乡村旅馆72户,旅游接待游客18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821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6000元。杉坪村的“青山”因此成功蜕变成了“金山”。
花开群众富,天蓝百业兴
谈到现在的生活,黄婆婆脸上都笑意满满。“马路修好了,日子也跟着好了。”黄婆婆看着前方的马路,微风轻轻拂过她身上精致的衣服,柔软的布料随风飘荡,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明明满是沧桑,那双清澈的眸子里却充满希望。
“小卖部生意挺好的,特别是夏天和冬天。路修好了,出去做生意打工的,回来也方便了,逢年过节的都会在我这点来买点东西带回家。”犹阿姨一边拿糖逗着身边的侄孙,一边笑意盈盈地聊着现在的生活,“我们家也有些地,外包出去,每年都有两千多的收益。”
黔北花海的马鞭草正漫山遍野地开放
当聊到桐梓杉坪景区,犹阿姨喋喋不休地聊起了黔北花海。七月的黔北花海,马鞭草正漫山遍野地开放,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紫色的花海与蓝色的天空交相辉映,甜美而又浪漫,吸引了不少游客。而小卖部刚好在景区住宿与游玩来往之间的必经之路,这也为小卖部带来了不少顾客。小侄孙的妈妈也开玩笑地说到:“最近进入了旅游旺季,我明天也去搞个三轮车,调点凉粉儿去那景区里卖哦,肯定很挣钱。”这番话也逗得大家不由得乐了起来。
“真是山清水秀、气候凉爽,适合与家人一起来度假!”来到杉坪花海景区观赏灯光秀的王先生笑着说道。夜色弥漫,星河摇曳。当深蓝色的夜幕降临,璀璨夺目的灯火在杉坪花海中点亮,属于杉坪的浪漫就在这深邃的夜晚中华丽绽放。白天的花海百花盛放,夜晚的花海灯光璀璨,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其中大部分都是来自重庆、贵阳、遵义、四川、广西等地区。
夜晚的黔北花海正在进行灯光秀
作为遵义市最大的花海,据了解,黔北花海景区现开发面积约3000亩,投资5亿元左右,景区种植有马鞭草、向日葵、粉黛乱子草、百日草、波斯菊、欧洲百合、大丽花、月季、樱花、紫薇等百余种花卉,在每一个季节都有花盛开,而桐梓县四通八达的交通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个地方的游客。 截至今年四月份,桐梓县娄山关乡村旅馆300余家,提档升级酒店70家,年累计接待游客近103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2.1多亿元,解决就业3.1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7亿元。正是把交通问题解决了,把景区建设起来了,以前的贫困问题才得以化解,温饱问题才得以解决。
杉坪村通过铺就一条条康庄大道通往幸福花海的故事还在续写,幸福一家人的故事也还没有结束,14亿中国人的幸福故事也正在路上。
文字:欧承轩 胡蕊
图片:欧承轩 张羽茜
编辑:李菊阳 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