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亚洲野象北迁引发关注
6月3日,活动在云南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的象群 视觉中国
连日来,一群亚洲野象一路北上的消息备受关注。近日,它们已经“闲逛”到昆明了!
说起这群野象,这一路也是“跑”得够远的,它们原本生活栖息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共有17头。4月16日,象群从普洱市墨江县迁移至玉溪市元江县;4月24日,其中2头象返回普洱市墨江县,其余15头象继续向北迁移,沿途经过红河州石屏县和玉溪市峨山县、红塔区,现在到了昆明。
监测显示,该象群由成年雌象6头、雄象3头、亚成体象3头、幼象3头组成。象群从“老家”西双版纳勐养出发至昆明,地图上看将近500公里,几乎跨越了半个云南省,但它们沿途来回倒腾,实际行走的路程远不止这些。
但可爱的象群,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困扰。比如“大摇大摆”地在高速路上散步,饿了就在庄稼地里吃粮食,还有一头年幼小象,因为偷吃了200斤酒糟,醉倒掉了队……
据相关部门介绍,该象群在元江县、石屏县共肇事412起,直接破坏农作物达842亩,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近680万元,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受到影响。
为做好象群继续北迁布防,6月2日,昆明市、玉溪市两地投入应急处置人员及警力675人,出动应急车辆62辆、无人机12架,开展24小时不间断监测。昆明晋宁区发布《关于做好亚洲象肇事防范与应急工作的公告》,提醒民众注意防范,勿在院子晾晒玉米,存放食盐等食物,避免逗引亚洲象闯进家门。还储备好了足足10吨象食,希望它们吃饱了就赶紧回家吧。
那么,这群野象到底啥来头?据了解,亚洲象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云南普洱、西双版纳、临沧3个州市,是亚洲现存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陆生脊椎动物。经过30多年的拯救和保护,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93头发展到目前约300头。
它们为何罕见地如此长距离北迁?长期研究野生亚洲象的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表示,野象迁移是它们的生活习性,但一直往北走就比较罕见。有一个推测是,有可能是象群首领经验不足,然后迷路了!
专家表示,栖息地承载力下降,是野象向北迁移的重要原因。云南省亚洲象分布区的11个自然保护区中10个属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类型,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森林郁闭度大幅度提高,亚洲象的可食植物反而减少,不少象群逐步活动到保护区外取食,频繁进入农田地和村寨,增加了与人类的接触。从短期来看,要让象群回家,方法有二:一是“智取”,在象群回家路上进行投喂,但几百公里的路程,野象会否回到原路找食物,吃完后会不会南迁都是未知数,这种方式可以尝试,但并无十足把握。二是强攻,即麻醉后猎捕,将它们送回老家。然而,麻醉猎捕极易激怒野象,野象由于体重过于庞大,一旦麻醉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野象死亡。
罕见的“象群北迁”,引发全民关切。古语“太平有象”,寄托着人们对世界太平的美好愿望。科学合理地化解“人象冲突”,让大象早日有“家”可安,愿人象各得其所,和谐共存,也希望这群野象,能够早日回家!截至6月4日17时,北迁象群向西南方向迁移6.6公里,持续在昆明市晋宁区双河彝族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