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纪录片《“字”从遇见你》:一集一字,感受五千年文明流变
居于核心位置的“中”,重要且有趣的“鼎”,曾主宰一切的“卜”,可与神灵画等号的“天”,以及穿越古今依旧受人喜爱的“福”。
走进汉字世界,追根溯源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的系列纪录片《“字”从遇见你》首季5集收官。单集时长5分钟,共计25集的纪录片将分为三季依次推出。一集聚焦一字,在《“字”从遇见你》第一季中,节目围绕中、鼎、卜、天、福五个汉字,综合情景再现、人物采访、动画模拟、声画运用等表达方式,从字形、字义等方面入手,以故事化形式生动呈现了汉字的来源和流变。
在比较与演变中,《“字”从遇见你》以汉字还原历史样貌、用历史讲述文明发展。以字形延展字义。追根求源“中”,由最早的中原到当下中国、从最初的渴求到固定的国号,“中”字的地位亘古未变。字形中,甲骨上的“中”字形似一面旗帜;位置上,利用圭表,古人将位于河南登封的观星台定为世界的中心。于是,“逐鹿中原”成为兵家常事。
后依据西周时期文物“何尊”上的铭文“宅兹中国”,“中国”一词由此出现,并逐步成为一种共识。哲学上有“中庸之道”,中原地区的河南方言里也始终延续着“中”的表达。
时常出现在各类甲骨上的“卜”字的字形古往今来不曾有过大的变动。中国古代,作为和吃饭、睡觉的重要性并列的占卜,大到国家治理,小到日常起居,几乎是人们面对未知事物的一项例行活动。
不变的字义,也有着不变的重要性。“鼎”字背后不仅代表着重要的地位,也十分“有趣”。古有“问鼎天下”,今日也是镇馆之宝,鼎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被称为“海内三宝”的大盂鼎因其身上保存的291个文字,陡增了它的文化价值,上面不仅记录了周康王对盂“忌酒”的告诫,同时记录了周康王对盂的赏赐清单,美酒赫然在列。自相矛盾的内容也让“鼎”有了属于它的独特趣味。
“福”从如今的字形上,已经丝毫看不出原本的模样,但在字义上却始终如一,甚至成为文化的代表。“福”的最早样貌与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先民用来酿酒的尖底瓶相仿,穿越千年,仅透过“福”字虽已看不出关联,但在与“福”相关的场合里,酒依旧如影随形,以另一种方式与之相伴。
字形、字义之外,某些汉字也有着对未知的探索和想象。史料的残缺让“天”的释义成为未解之谜。从通过阳光在柱子缝隙中的光影推算节气的古观象台、云冈石窟内的飞天造像,到当下的外太空探索,“天”的最早形态意外和今天的航天服隐隐重合,造就一段“穿梭千年”的奇妙缘分。
将文字拆分为不同个体,回溯它们的起源与发展,关乎国家、军事、占卜、生活等的不同文化也随之具象。纪录片《“字”从遇见你》在不断地比较中找寻文化共性。
虽只有5分钟体量,但纪录片在艺术呈现手法上依然保持着丰富样态。纪录片通过记录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贾文忠拓鼎、安阳民间艺人韩书清复原甲骨占卜、天文爱好者葛群华观测星空等过程,丰富内容表达的同时,也在古今文化的探索和比较中,呈现它们的交融与碰撞。
“以小见大”是该纪录片的特点。该片多采用近景拍摄,用镜头语言加深对主体的凸显。围绕不同的字形与字义,镜头先后聚焦了甲骨上的相关字迹、拓鼎过程、飞天壁画等内容,小切口、多视角增强节目细节传递。
搭配多样化音乐风格,纪录片还大量运用了不同的动画效果,既丰富了画面内容,也为节目的趣味表达做了进一步延伸。在“中”的介绍中,纪录片从甲骨出发,以简笔画的形式将字体抽离,继而转向不断纵深的2D动画场面,辅之战火、马啸、剑戟等背景音效,动态描绘“中”字最早以旗帜样态呈现的缘由。
“鼎”字一集的开篇,节目通过动画将不同朝代“鼎”的字形进行逐一呈现。以动画小人为主线,跟随时间的推移,动画人的模样也在不断更改,或抓耳挠腮,或跳跃翻跟头,可爱的形象与“鼎”本身的厚重感形成鲜明对比,让这个字多了些俏皮与活泼。
技术运用之外,人文景观的呈现也为节目增添了别样内涵。“天”一集里,在山西临汾陶寺遗址的延时镜头下,宇宙星空尽数展现,透过对星空的仰望与探索,“天”的神秘感自然而然显现;“福”一集中,印有“福”字的春联、窗花,团圆、聚会、烟火等画面扑面而来,与字义不谋而合,福与酒相伴共生有了更清晰的影像阐释。
线上“穿越”古今,一段段有关华夏文明的故事,正伴随这些汉字的出现与延续徐徐铺展,共同绘就了一幅千年文化版图。
作者:水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