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度若飞,黔地展新颜

综合广播 | 2021-01-23 09:26

“安顺娃,志向大,若飞爷爷把热血洒,誓死保卫我华夏,我要学习好文化,努力振兴大中华……”

经历了多日的低温凝冻天气,安顺市迎来了久违的冬日暖阳,在若飞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欢快地玩着游戏,丢沙包、拍拍手……在朗朗上口的顺口溜里,王若飞的故事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与若飞小学一墙之隔,是王若飞的故居。1896年10月,王若飞就出生在这里,取名运笙,号继仁。1904年,8岁的王若飞随舅父黄齐生到贵阳,次年入读达德学堂。王若飞故居讲解员刘畅介绍,少年时代的王若飞十分向往奋战疆场的生活,于是改名王度,字若飞。

“从《木兰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诗句,取度若飞三字,改名字为‘若飞’,以表达他少年时代的情怀与抱负。”

1923年,王若飞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王若飞到西北筹建统一的党组织,这期间因叛徒出卖被捕,开始了5年零7个月的牢狱生活。王若飞的孙子王强说,在狱中,王若飞仍继续坚持斗争。“我祖父在狱中经受住了敌人的拷打,因为敌人想从他身上获得我们党的情报,他坚持了斗争,没有被摧垮。”

对于王若飞的强硬态度,敌人束手无策,只得用死亡来威胁他。敌人将他押到刑场,用枪对着王若飞,恐吓他。面对枪口,王若飞面无惧色,一句“开枪吧”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阴谋。王强说,王若飞的胆略与气节甚至感化了时任绥远主席的傅作义。“傅作义知道我祖父在刑场上的表现后,很受触动,说军人上战场脸也要白一白,这个王若飞能在刑场上泰然自若,真是了不起。”

1937年4月,王若飞在党组织的营救下出狱,回到了延安。

抗战胜利后,王若飞协助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谈判。刘畅说,在谈判中王若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促成了《双十协定》的签订。“签订《双十协定》先后跟国民党进行了12次谈判,长达43天。当时他在重庆谈判,寸土不让,坚定我党的方针政策,王若飞他有一个‘王铁嘴’的称号,他非常有口才。”

记者采访刘畅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临行的头一天晚上,在和周恩来的长谈中,他说了“一切要为人民打算”这句话,没想到,这一句话竟成了他最后的遗言。

第二天,飞机行至山西兴县黑茶山时失事,王若飞不幸遇难,时年50岁。追忆起自己的祖父,王强说,他的眼前浮现的是那一代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应该说是已经里看到胜利曙光的时候,他牺牲了。提到我祖父,想到的就是那一代共产党人的形象,他们奋斗的历程和他们的初心,就是‘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这份精神遗产。”

跨越时空的长廊,“一切要为人民打算”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一直延续到今天。走进王若飞故居纪念馆,整个布展围绕若飞精神“一切要为人民打算”展开。在故居担任讲解员5年多,刘畅的讲解超过4000场,可每每讲到王若飞牺牲等篇章时,她都会眼眶湿润。“当我讲到王若飞机失事的那里,都会热泪盈眶。带感情进去讲,观众哭的话,我就感染到他们了,非常有成就感,我讲的故事他们接受到了。”

刘畅办公室的书架上,摆放着十几本有关于王若飞的书籍,在工作间隙,她时常给自己充充电。和当初只知道单纯背诵相比,如今的刘畅,更感肩上的责任与使命。“我觉得我现在不仅是一名讲解员,还是一名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要通过我的语言,还有我恰当的表达方式,感染吸引观众,把王若飞同志的红色故事讲得更生动。”

在王若飞纪念馆的最后一个篇章,其中的一个设置是用电视大屏幕滚动播放安顺的新面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旅游景点等画面,让游客切身感受到“若飞精神”在当地的延续和传承。

喻萍和丈夫一起参观王若飞故居

从六盘水到安顺旅游的喻萍,作为脱贫攻坚战役中的一员,在基层工作多年,她说,自己和王若飞虽身处两个不同的战场,但“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初心和内涵永不褪色。“脱贫攻坚工作在下面确实感触很深,对老百姓帮助很大,受益很多。大家奋战的战场不一样,传承是一样的,都是为人民服务。”

贵阳市达德小学

而在100公里外的贵阳市达德小学,在这个王若飞曾经度过6年读书时光的学校里,孩子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先烈精神。

走进达德小学,随处可见王若飞的雕像和画像。学校辅导员陈佳莹介绍,近年来,学校一直持续开展“寻找达德故事”系列活动,而达德故事中,王若飞是绕不开的一段珍贵历史。

“特别是一年级的,他说画像上的是谁?为什么每一次我们活动都要站在他们前面?为什么我们班要叫若飞中队?他会有疑问。我们先带孩子们去寻找达德故事。擦亮达德红色名片,沿着先烈的足迹,传承先烈的遗志、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寻找了先烈的故事,学习了他们的精神,那回到现在,他们就知道应该去怎么做了。”

达德小学五年级学生杨佑萌是学校的一名小小讲解员,一次讲解的过程中,其中一位参观者的提问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我介绍一幅画,他问我到底那幅画有什么意义,就把我问住了,很紧张,我就跟他说,其实我也了解得不是很多。”

这一次的尴尬让杨佑萌意识到,要讲好一位先烈的故事和精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两年多的实践中,她不断丰富自己,一点一滴,通过自己的讲解,让王若飞的故事和精神浸润着同学们的心灵。

[注:文中王强素材来源于江西卫视]

(贵州综合广播 张勤月 黄瑾 陈久菊 安顺台 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