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热土下,会址“火焰蓝”青年的模样 ——记遵义市红花岗区会址消防救援站

遵义市红花岗区会址消防救援站 | 2024-08-08 11:30

“都抓紧点抓紧点啊,穿戴好装备准备去巡查了!”随着一声令下,这群青年队伍又整装待发,无论严寒酷暑、风霜雨雪,总是装备齐整、旗帜鲜明,以一种别样的“长征”方式,守护着遵义会议会址。54年来,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践行初心,累计步行超过4亿步,足迹总和超40万里,用火红的青春谱写着热烈的赞歌,维护着遵义会议会址长达半个多世纪“零火情”的无火传奇。他们是来自遵义会议会址消防救援站的青年指战员,消防站先后荣记集体三等功5次,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二星级青年文明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集体、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各级表彰370余次,光辉的成绩彰显了党和人民对这支青年队伍工作的高度肯定。

一、积极投身火热实践,那是尽情彰显青年风姿的模样

自1970年建队以来,会址消防站红旗巡逻队的青年队员永远都是“手提灭火器、身背细水雾”,沿着以遵义会议会址为核心的革命建筑旧址群开展消防巡逻。在消防巡逻的过程中,青年指战员发现群众需求“五花八门”,有需要应急药品的,需要指路向导、轮椅代步,需要雨伞、纸笔、充电宝等各类日常物品,在各种“被需要”的经历中,会址消防救援站探索设立了“红星便民服务站”,为游客群众提供指路向导、寻人寻物、助残服务、消防宣传等十余项的便民利民服务。自服务站设立以来,共提供指路向导、寻人寻物30万人次,帮助受伤群众3万余人。此外,游客在服务站休息时,青年指战员还邀请他们一起学习红色书籍,分享红军长征故事,让游客在休息之余进一步了解遵义会议精神和长征精神。“感觉很特别,就像以前红军对待咱们群众一样,”一名游客说道。

便民服务站偶遇时代楷模黄大发

2022年4月1日,红星便民服务站偶遇了获得“时代楷模”称号的黄大发老支书。黄老支书来到服务站,与青年指战员一一握手,还参观了便民服务站的各项便民设施。他勉励道:“你们提供的饮用水很甜口,开展的服务很暖心,一定要让这个水继续甜下去,便民服务继续暖下去。”

在被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群众所需要的时候,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受到夸奖的时候,在楷模前辈表示肯定的时候,每一个青年指战员都抑制不住嘴角上扬,得意洋洋也更坚定不移都认为这就是他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青春的模样。

二、甘以小我融于大我,那是逐梦书写时代新篇的模样

近年来,遵义老城片区“一老一小”现象普遍,道路狭窄、交通拥挤,学生放学后出行安全隐患突出。针对此现象,会址消防站的青年指战员们集体商议,决定建立了“四点半课堂”消防版,让驻地学校的学生在放学后有一个既能阅读作业,又能培养兴趣爱好的场所。

”四点半课堂“消防版

2023年7月23日,“四点半课堂”的第一次活动,青年指战员根据驻地青少年的需求特点,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带领孩子们参观消防车及消防器材,讲解常用消防知识,让他们亲身体验灭火救援、执勤训练的消防生活。活动结束后,一个小男孩和消防员李鹏程分享他的感受:“消防员叔叔,我们很喜欢来这里上课,在这里不仅可以和大家一起写作业,还能坐消防车,上消防课,学习消防知识,我下次还要来这里找你们一起玩”。

”四点半课堂“消防版

自设立“四点半课堂”消防版后,经不断完善,积极与驻地中小学校签订共建联促协议书,研究探索与校共育、与家共管的有效途径,形成“创立一个制度、互提一条计策、共建一个平台、讲好一个故事、奉献一份爱心、营造一个氛围”的活动指南,组织建立了“线上+线下课堂志愿者”招募制度,团十九大代表、贵州省民协剪纸研究会副秘书长曹梅梅、遵义交通文艺广播电台主持人顺子、广东海洋大学国旗护卫队、遵义医科大学消防社团等人成为“四点半课堂”消防版的常驻课堂志愿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红色故事会、科普手工、绘画剪纸、阅读分享、劳动实践等活动,真正让“四点半课堂”消防版成为驻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乐园。这支队伍以小我融入大我,奋力书写时代新篇消防员的青春模样。

三、翘首以待未来可期,那是时刻眼里有光心中有梦的模样

多年来,会址消防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深刻聆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团一百周年讲话中曾提到的:“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这支队伍在竭诚为民服务过程中深入了解社情、民情,建立“会址消防微基金”。每个月,青年指战员都主动交出工资的一小部分汇聚成独属于会址消防的“浪漫”。同时,积极联动团市委、支队团委、团区委、区总工会等深入驻地各个乡镇,开展调研走访和慰问助学;在传统节日里,与留守儿童聊天观影,给予温暖的陪伴;响应国家脱贫攻坚行动号召,主动挂帮辖区巷口镇杨学军等贫困户,帮助种植辣椒11亩,产生经济效益3万元,并指导巷口镇义务消防队开展演练10次,无偿配备4万余元装备。

带领资助大学生开展便民服务

在2023年3月的春风里,2017年曾受会址消防微基金助学的青年刘金山和毕祖锐向消防站发来的感谢视频,表示了他们由衷的感谢和诚挚的祝福。在今年7月盛夏,消防站迎来了助学来两年的大学生“归队回家”,一同开展“一队一站一课堂一基金”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将希望和帮助继续传播下去。十年时光,聚沙成塔,成立于2013年的会址消防微基金累计捐款8万余元,捐物2000余件,资助贫困学生50余人,帮助辖区孤寡老人200余人次,在和煦春风中、在烈日骄阳下、秋风萧瑟里、寒冬腊月时,会址消防微基金仍然在不断将点滴爱心汇聚成暖阳,一点一滴都是眼里有光、心中有梦、脚下生风的青春模样吧。

四、驰而不息奋斗不止,那是挺膺担当共赴美好未来的模样

当前全国各地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而遵义老城靠近湘江河域、地势低洼,只要遇到短时强降雨或是连续降雨,地下车库、隧道、城市街道等场所就会造成严重积水。7月27日,老城区降雨量达到110㎜以上,面对来势汹汹的强降雨,青年指战员们进入应急响应状态,在接到碧云兰亭酒店地下车库积水严重的警情后,他们闻“汛”而动,冲锋在前。通过实地勘查积水点,发现现场水位最深处达2米,多辆外地游客车辆淹没在积水中,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此次救援行动也意味着向全国各地游客展示在紧要关头遵义消防的担当作为,青年指战员迅速制定排水排涝计划和安全防范措施,分成两组救援小队,调用供排水抢险救援车和排水机器人,铺设了排涝大口径水带,迅速开展排涝作业,经过4个小时努力作业,现场水位已下降至30厘米,有效保障了居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活秩序,受到了游客群众的点赞和认可,此次救援也得到动静贵州、直播遵义等省市级媒体报道。

抗旱送水

盛夏时节也常受持续高温天气的影响,导致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农作物大面积受灾。旱情就是命令,救灾就是责任!会址消防抗旱青年突击队坚决扛起抗旱救灾的光荣使命,全力以赴奋战到抗旱救灾第一线,积极对接政府村办人员,将留守儿童、老弱病残、鳏寡孤独、散居独居的群众饮水列入重点对象。有一些道路交通不便通行的情况,青年指战员就通过“手提肩挑背扛”的方式用红水桶、红扁担、红背篓送水上门,着力解决了送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安峻男同志依据自己以往在家务农的经验,深知水的供应决定着秋收时是瓜熟蒂落,于是建议设置了永不干涸的“便民取水站”,常常为群众浇灌完庄稼后已是暮暗,却仍在星夜启程赶回消防站驻守备勤。近年来,抗旱突击队员们就累计送去生活用水800余吨,缓解了辖区三个乡镇300余户群众的生活用水困难。浇灌玉米、水稻、鱼腥草等农作物80余亩,保障200余头家养牛羊等牲畜用水,获得农民群众一片夸赞,他们坚信比瓜更甜的是群众的认可。

会址消防救援站不仅肩负着守护红色革命旧址群的神圣使命,还承担着240平方公里周边辖区的灭火救援、社会救助等任务。54年来累计出警累计接处警16000余次,抢救被困人员370余人,挽救人民财产3亿余元。在日常工作中,消防站更结合辖区实际,组建了一支囊括了老城7个社区50余名有志青年的会址卫士消防志愿服务队。“全市最美志愿者”获得者丁顺吉带领青年指战员通过分批次、分阶段组织消防知识学习、现场实操演练、消防隐患排查整改、沉浸体验消防生活等方式对各社区青年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并统一设计制作了队标、服装,让他们成为消防安全的“明白人”、消防常识的“传播人”、火灾隐患的“吹哨人”,通过专项时间节点以及传统节日节气时段,组织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进农村、进社区,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语言宣传消防知识,有效发挥了以点带面、星火燎原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筑牢了社会面防火减灾的“人民防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这支青年队伍日复一日肩扛守护革命圣地遵义会议会址责任,时刻围绕服务消防中心工作、服务社区居民、服务重点时段,为着力打通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而积极奉献,这是矢志求索、挺膺担当的先锋分子甘于奉献、驰而不息、奋斗不止的青年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