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这十年·“黔”旅展风采——百里杜鹃

文体旅事业部 | 2022-11-11 17:05

贵州这十年·“黔”旅展风采

百里杜鹃——景区介绍

百里杜鹃位于贵州毕节市中部,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国唯一的国家杜鹃森林公园,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种类最多、保存最完好的野生杜鹃林,有马缨杜鹃、露珠杜鹃、团花杜鹃等41个品种,囊括了世界杜鹃花5个亚属的全部,这里的杜鹃花能在一棵树上开出最多7种不同颜色的花朵,树龄千年的杜鹃花王,花开季节繁花万朵,独树成春,是目前被发现的最大的杜鹃花树。每年3月下旬至5月,百里杜鹃的各种杜鹃花竞相怒放,漫山遍野,斑驳绚烂。

百里杜鹃——旅游“四张牌”

1. 打好“基建牌” 旧貌换新颜

发展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百里杜鹃恒邦天府文旅康养温泉度假小镇项目,总投资96亿元,包含温泉酒店、康养度假区、植物景观园、狮子山公园、影视基地等,是百里杜鹃推进旅游产业提质升级的重点项目之一,建成后将成为集休闲度假、生态康养、文化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好去处。

近年来,百里杜鹃不断加大基建投入力度,全长21.59千米的普金旅游公路把普底乡和金坡乡两个杜鹃花主景区紧紧相连,配套有人行步道、骑行道、观景台、驿站等。目前百里杜鹃景区已建成旅游主干道100多公里、慢游步道12.62公里、闭合观光车道16.48公里,形成了“旅游途精美畅达、县乡道相互交织、村组路纵横阡陌”的交通格局。

2. 打好“生态牌” 山水放光彩

山清水秀、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是百里杜鹃主打旅游产业化的“王牌”。森林覆盖率达70%的百里杜鹃,空气优良率100%,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平均高达1.6万个,成了吸引游客的一大“法宝”。因为良好的生态气候,近年来前往百里杜鹃避暑旅居的游客越来越多,今年夏天,景区内的普底乡永兴村里的300多间民宿全部住满。

百里杜鹃管理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完成国储林一期项目造林12279.7亩,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人工造林1.4万亩、封山育林3.9万亩,不断厚植旅游发展的生态底色。

3. 打好“农旅牌” 村寨迎客来

百里杜鹃沙厂乡白果村建成了“固园”农旅康养基地,自端午节开园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上万人次,带动周边群众销售中药材近30万元。村里11家农户主动将自建房改装为民宿,30余名村民自发学习推拿、按摩、药膳等传统中医养生技艺,24户人家种植中药材增收。

百里杜鹃按照农旅产业“强村富民”的思路,通过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发展生态茶园2.87万亩、蔬菜3.46万亩、中药材1.3万亩,打造花田酒肆、彝山花谷2个农旅融合产业景区。推出原生态茶叶、香菇、土蜂蜜、水花酒、龙塘古酒等系列农特产品16类120个品种,在服务游客的同时带动群众增收,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8584元增加到2021年的12668元。

4. 打好“文化牌” 好花四季开

今年7月,百里杜鹃举办第十五届彝族火把节,身着节日盛装的彝族同胞携手八方来客载歌载舞,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当地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

除了开展民族文化活动,百里杜鹃每年还举办全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越野跑挑战赛、贵州省速度轮滑公开赛、等山地户外精品IP赛事,吸引10万余人次参加,拉动景区游客量增长100万余人次。

彝族火把节

如今的百里杜鹃,春赏花,夏避暑,秋休闲,冬康养,已形成“四季游”“全域游”的旅游产业化大格局,成功跻身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年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0亿元,让许多群众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