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泰红石榴志愿队第二期实践:联动辉岩民族小学深耕书香文化 助力布依族学子厚植民族文脉
2025年7月29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石榴志愿队携手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好花红镇辉岩民族小学,在好花红书院开展“走进叶辛作家,感受书香文化”主题实践活动。活动以“书香为媒、文化为魂”,组织32名布依族学子参与阅读分享、民族语言研习、非遗技艺观摩等环节,在追溯地方发展中深化文化认知,筑牢民族团结根基。
上午的专题阅读聚焦“知青与布依群众的共生记忆”。志愿队结合史料与口述记录,讲述1969年叶辛作家赴惠水插队时,与布依群众共同参与水稻插秧、玉米种植的农耕日常,解析《蹉跎岁月》中“布依山寨互助”“节日欢聚”等情节的创作原型,让学子感知文学里的民族情谊。同时发起“每日15分钟民族读物阅读”打卡计划,推荐《布依族民间故事集》等书籍,引导学子在阅读中了解本民族文化。
下午实践从“布依语言文明墙”研学开始。在解说员带领下,学子们观察20余块刻字碎石,其上以“汉布依对照”标注“家人”“老师”(布依语“sangs”)、“朋友”(布依语“biangx youq”)等日常用语。解说员结合口型演示声调规律,以《好花红》“五句式”韵律对比汉语诗歌节奏,阐释“借歌传情”的布依文化特色,增强学子语言认同。
进入好花红书院后,贵州贵联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张新春介绍,2018年叶辛主席创办书院时特设“民族文化展示区”。现场展出的“上海牌”帆布包、煤油灯等叶辛旧物,附有布依群众帮其维修养护的说明,见证知青与当地群众情谊。在书籍展示馆,学子们分段朗读收录布依“六月六”“三月三”民俗的《黔山听语》,志愿队结合陈列的苗族银饰、布依枫香染,讲解“六月六”节日内涵,帮学子建立“各民族文化共生共荣”认知。
活动尾声,学子们参观非遗枫香染展示。传承人演示以3:1比例混合枫香树脂与牛油熬制防染剂的过程,详解“画蜡—浸染—脱蜡”步骤,说明“螺旋纹”“水波纹”等图案源自对自然的观察。展出的30余件作品中,“双凤朝阳”纹女裙耗时200小时制成,枫香染电脑包、书包则融入现代元素,让学子看到传统技艺的现代表达。
此次实践意义显著:一是以“文学+实物”还原民族交往史,增强学子文化自信;二是通过沉浸式环节弥补乡村文化教育实践短板;三是整合多元资源推动布依文化活态传承,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是搭建“阅读打卡”等长效载体,为后续民族文化教育提供路径。